學分綁學生 台灣高教輸在國際觀
聯合報/記者郭錦萍/台北—瑞典連線報導 2013.08.26
「更適合台灣參考的,不是大國作法,而是歐洲二、三千萬人口以下的小國制度。」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趙光安說著他對台灣教育的憂心。
專長物理、主持歐盟十數個跨領域科研案的趙光安,現任瑞典林雪平大學榮譽教授,也是我行政院科技顧問,對國內科技及教育發展知之甚詳。他表示,台灣大學很多老師在美國讀博士時做什麼研究,回台後繼續同樣的研究、教學內容就是當年讀的學門,但這作法對嗎?
學分綁學生 台灣高教輸在國際觀
聯合報/記者郭錦萍/台北—瑞典連線報導 2013.08.26
「更適合台灣參考的,不是大國作法,而是歐洲二、三千萬人口以下的小國制度。」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趙光安說著他對台灣教育的憂心。
專長物理、主持歐盟十數個跨領域科研案的趙光安,現任瑞典林雪平大學榮譽教授,也是我行政院科技顧問,對國內科技及教育發展知之甚詳。他表示,台灣大學很多老師在美國讀博士時做什麼研究,回台後繼續同樣的研究、教學內容就是當年讀的學門,但這作法對嗎?
張忠謀對學習的看法
我們總認為在學時間才是我們的學習時間,以我個人為例,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加上博碩士五年,算一算也有二十一年的時間待在學校,那我到底在學校學到什麼東西﹖「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可以形容我前後21年的求學生涯。
二年前,我開始動筆寫自傳,參考了很多昔日留下來的資料,以及三十多年前自己寫的博士論文,結果卻發現很多地方看不懂。後來再重翻過去讀的滾瓜爛熟的大學工程教科書,竟也不太看得懂。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只有在工作前五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之後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幾乎等於零。
因此當我說學校生活是「一場可帶走的盛宴」時,指的絕非謀生知識的學習。「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出自作家海明威之口,他曾說:「如果你有幸在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
7月失業率創今年新高達4.25% 初次尋職失業增1萬人
鉅亨網記者王以慧 台北 2013-08-22
主計總處今(22)日公布7月失業率為4.25%,較上月上升0.11個百分點,並創去(2012)年12月以來新高,但較去年同期下滑0.06個百分點,主因為應屆畢業生投入尋職,使初次尋職失業者增加1萬人;而前7月平均失業率為4.15%,則較去年同期下降0.04個百分點,顯示就業市場已逐漸好轉。
主計總處指出,7月失業人數為48.7萬人,較上月增加1.4萬人,其中初次尋職失業者增加1萬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和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則分別增加3000人、2000人。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2013.07.28
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于國華上午在青年政策論壇上表示,高等教育普及化,讓「自願失業者」增加,大學生畢業後不願做比較低階的工作,只好去念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後更不想做低階的工作,只好去念博士班。過去有如生產線般培育人才方式,已經趕不上社會變遷的腳步。
教育部舉辦102年青年政策論壇,今天在台北科技大學進行北區地方論壇,200多名來自北部各大專院校青年齊聚一堂,上午由學者針對學用落差發表演說,並和學生進行討論。
李國修 一生只做一件事
財訊雜誌 【文/馬自明】 2012/01/19
如果你明天即將因重病開刀,在生死交關的最後一天,你想做什麼事?創設屏風表演班、編導《徵婚啟事》等多部舞台劇的李國修,日前發現自己罹患大腸癌第三期,在準備進手術房的前一天,依然從台北南下,到三百公里遠的台南大學,上完他本學期開的最後一堂課。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這句話印成大張海報,貼在屏風表演班辦公室的入口,這是李國修父親留下的話,也是李國修的座右銘。李國修父親一輩子只是縫製國劇戲靴的製鞋師傅,李國修這輩子也沒做別的事,全都奉獻給舞台劇──編導、演戲和教劇場。
休假的藝術
閣揆江宜樺推動「該休假就休假」,尤其立法院休會期間,鼓勵首長們好好休息一下。監察院長王建煊則說,馬總統該帶頭休假,還直言連勞工都有人關心過勞死的問題。可見休假這題目,共識是有的,但怎麼執行,則巧妙各有不同。
近年政壇氣氛,確稱得上「官不聊生」,政務官累得個個不成人形。馬總統打瞌睡的畫面被公諸於世,還被女議員調侃,是否工作太累而變得「又老又醜」。前任閣揆陳冲在質詢期間「肚子不太對」而緊急告假,前經濟部長施顏祥致詞時暈眩險而昏倒,都可見首長們為工作鞠躬盡瘁的程度。
重典侵人權 無效又惹議
中國時報 【管婺媛╱特稿】 2013.06.29
政府近來為了消弭民眾對酒駕肇事者怒氣,接連飆速修法,先是大規模酒測,隨後又祭出重刑,但即便如此,酒駕肇事率仍高居不下。為降低酒駕肇事,即便連坐罰有違憲、違反人權疑慮,居然也已成為政府杜絕酒駕時考慮採用的工具,此舉勢必又將引爆更大爭議。
根據相關統計,政府繼去年嚴格執法、加重酒駕刑責後,酒駕違規、肇事查獲人數,仍不減反增。這種怪現象,不僅民眾疑惑,連相關主管機關首長也解釋不出原因。顯見酒駕問題不止是刑罰不夠重,還與民眾教育、觀念有極大關係;然而,習慣並非一時半刻能改正,必須政府投注一定資源與經費做宣導,才可能略見成效。
台灣人真歹命!拿命拚工作 百萬勞工超時工作39天
錢愈來愈難賺、工作時間愈來愈長,似乎已成為不少台灣勞工的心聲,先前也曾傳出不少民眾,因為工作忙碌操到爆肝的消息。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最新工時調查,去年國內有13%、110萬勞工,工作時數超過法定的每2周84小時,而且超過12小時之多;平均全年超過312小時,等於多工作了39天。
國內經濟狀況差,「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幾乎已成為了所有台灣勞工的心聲。台灣民眾努力工作,甚至加班操到爆肝的案例層出不窮。日前才有調查出爐,台灣的薪資水準倒退至14年前,主計處在5月底最新公布的「2012年人力資源調查」指出,以目前法定的每2周84小時的工時計算,平均每周為42小時,但就有45.8%、389萬的勞工工作超過42小時。
賣雞引議論/楊泮池相信 能力應大於學歷
【聯合報╱本報記者黃文彥、林思宇】 2013.06.17
博士生回鄉賣雞排引發議論,準台大校長的台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認為,做什麼工作沒關係,只要能力夠,不管外在環境如何改變,隨時都能面對挑戰,賣雞排也有很多學問,重點是履行社會責任。
這不是楊泮池第一次強調社會責任感。就在甫當選為新任校長之際,楊泮池強調,除了將帶領台大邁入世界前五十所頂尖大學外,也不忘一再重申,只要學生有責任感與核心能力,自然就能帶領台大向前邁進。
徐重仁:年輕人要有「兩把刷子」
【聯合報】 記者 林政忠報導 2013.06.21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月薪3萬不要存錢」一席談話仍餘波蕩漾。商業發展研究院董事長徐重仁昨天(6/20)鼓勵年輕人要有「兩把刷子」,一把是專業、另一把是堅持,不必擔心起薪低的問題。
徐重仁說,他鼓勵所有畢業生要加強專業和外語能力,如果怕低薪,自己就要更努力;如果什麼都不會,不要說低薪,企業根本連用都不敢用,年輕人若有自信,機會就很大。
打破低薪 技職生實習就拿5萬
中央社 2013-06-20
打破年輕人低薪魔咒,台北城市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學生劉怡瑩,靠著發明經驗,大四時到企業實習,津貼便高達新台幣5萬元。
教育部今天舉辦技職教育宣導記者會,選出多名優秀學生代表,劉怡瑩是其中之一。她曾以「緊急照明燈」拿下紐倫堡發明展金牌,國內外得獎無數。
產業愛博士…台積電、聯發科 博士逐年增
聯合新聞網 記者 張念慈 2013.06.17
「博士無用論」是真的嗎?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博士學歷的員工逐年增加,起薪也高,業界鼓勵博士生把握優勢,提早與產業連結。
台積電博士員工近三年來以百分之三點五、三點六、三點七比率逐年成長;聯發科博士員工占五點一六,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三年前的那一眼,我們就被老師「磁化」了
「軟磁鐵」的我們,開始了既「相吸」又「相斥」的三年
老師對我們「施力」,為我們「作功」,期待我們能增加「位能」及「動能」
但老師的太陽光始終無法通過「凸透鏡」在我們的「焦點」聚焦
嚴長壽:年輕人不要停在家裡
中國時報 賴秉均/宜蘭報導 2013-06-14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先前發表「年輕人月薪不到五萬別儲蓄」言論引起議論,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十三日到宜蘭縣演講時,建議不管是賺兩萬二、五萬或十萬元,「不要停在家裡!」應用更高的高度看待未來。
嚴長壽以財團法人人智學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身分,受邀到宜蘭縣慈心華德福中小學,與縣政府一級主管暢談教育議題。媒體追問,對年輕人月薪不到五萬元不該存錢的看法,嚴長壽說,任何人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人生規畫,有人連工作都找不到,但不管如何,「不要停在家裡!」要走出去面對世界,即使免費,也可找到歷練人生的經驗。
社論-拉近產學落差 再創技職教育榮耀
中國時報 社論 2013-06-02
六○年代以前的台灣屬於農業社會,到了六○─七○年代成為加工代工王國,在這兩個年代中,經濟生產力幾乎依賴人力多寡,到了八○─九○由加工王國發展至電腦及精密加工王國,此時生產力的強弱不再取決人數多寡,取而代之的是專業技術與自動化,產業型態由勞力密集轉成技術與資金密集,家庭結構亦由傳統大家庭變小家庭,每個家庭小孩出生數逐漸減少,對教育及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產生八大影響:
一、少子化問題衝擊各校招生來源,台灣人口出生率急遽下降,無論高中職或大專校院,學校招不到學生問題已逐漸浮現,減班甚至關校退場在未來幾年勢必發生。高中職及大專校院的生存堪慮。
從財經觀點論12年國教缺失
12年國教已經箭在弦上,預定103學年正式上路,未來高中職學生全面免學費、大部分免試入學。但是此項政策制訂過程中,並沒有經建會、主計處、財政部等財經部門的參與,也沒有審慎的財經思考邏輯,難怪社會各界仍然充滿疑慮。教育部有必要跳脫窠臼,從更理性的財經角度深切檢討,12年國教才不會荒腔走板。
依據教育部的說法,12年國民基本教育是在9年國民教育的基礎上,採取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適性揚才、多元進路、優質銜接五大理念。總體目標(或社會效益)主要為:「質」的方面,提升國民基本知能,厚植經濟競爭力,均衡區域與城鄉教育發展,引導多元適性升學或就業等,在「量」方面,則預期全面實施階段具體目標免試入學率達85%以上、就近入學率達98%以上,以及全國優質高中職比率達95%以上。
社論-12年國教恐扼殺公立名校 拉大貧富差距
中國時報 【本報訊】 2013-04-29
台大政法中心日前舉行記者會,公布以審議式民主程序,就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舉行北北基家長論壇後的民調。結果顯示,全體千餘位受訪家長中,高達六成九贊成增加會考等級,避免抽籤,而參加公民會議的百餘位代表贊成此方式的比例,則由會前的七成三上升到會後的九成。
更令人震撼的是,全體樣本中有六成六贊成公立傳統名校繼續存在,而參加公民會議者贊成其繼續存在的比例,由會前的八成二上升到會後的九成。家長們擔心公立名校免試名額將促使私立名校蓬勃發展的人數,大幅多於不擔心者。參加公民會議的家長,憂心此種現象的比例,亦從會前的五成上升到會後的五成六。
王正方/博士賣幾個錢一斤哪?
【聯合報╱王正方】 2013-04-25
政大博士生轉行賣雞排,台大物理系畢業、牛津大學物理博士,改行賣蔬菜。於是有某大企業家開罵,悉心培養出來的高等人才,所學非所用,賣小吃賣菜也需要博士學位嗎?浪費國家的資源,台灣的教育是如此的失敗。
然而所學必有所用,就是理想的安排嗎?吃一行怨一行,全球一大半的上班族都在痛恨自己的工作,為了養家餬口,就這麼無可奈何的混下去。時光荏苒,轉眼一輩子就流逝殆盡,夜深人靜,在盤算退休金之餘,心境免不了會有些傷感吧!
被溺愛兒童沒有感恩心只曉得佔有----「21世紀全球父母的難題溺愛戰爭」
商業週刊 第977期 作者 / 李盈穎、劉承賢、賀先蕙 2006-08-14
有一種病毐,正在全球各個角落肆虐,對著孩子們發動攻擊。
如果你是個非常疼愛孩子的父母,小心了!
短評-誰扼殺了冒險精神
中國時報 2013-04-22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昨天指出,現代年輕人日子過得太舒服,以致於缺乏冒險精神;沒有冒險,哪來創新?難怪台灣老在代工。而他認為,這是他們「那一代人」的責任,因為沒有給孩子們足夠的舞台。
從某個角度來說,施振榮的感嘆也許是對的。比起三十年前赤手空拳、提著一只○○七手提箱、英文只會「hello,thank you,how much」就敢世界走透透的創業家來說,現今的孩子似乎比較不敢走出舒適圈,而對於這樣的現象,上一代或許真的應該負點責任;但上一代的責任並不是在於「沒有給下一代一個好的舞台」。一個人若真有本事,就該自己去找舞台,找不到,就自己去搭建一個,不但自己可以表演,還可以造福更多的人,讓大家都有機會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