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博士賣幾個錢一斤哪?
【聯合報╱王正方】 2013-04-25
政大博士生轉行賣雞排,台大物理系畢業、牛津大學物理博士,改行賣蔬菜。於是有某大企業家開罵,悉心培養出來的高等人才,所學非所用,賣小吃賣菜也需要博士學位嗎?浪費國家的資源,台灣的教育是如此的失敗。
然而所學必有所用,就是理想的安排嗎?吃一行怨一行,全球一大半的上班族都在痛恨自己的工作,為了養家餬口,就這麼無可奈何的混下去。時光荏苒,轉眼一輩子就流逝殆盡,夜深人靜,在盤算退休金之餘,心境免不了會有些傷感吧!
成功的教育是教會學子如何學習(Learn how to learn),繼續找到自己最喜歡的工作領域。畢業生有高薪職位,但是活得痛苦,幸福指數不高,有自虐狂嗎?很多人的性向和興趣開發較晚,可塑性強,需要時間培養。在大學匆匆選讀的科系,往往是為了符合家長的願望,或人云亦云,跟著潮流走。畢業後才認識到,多年所學並不適合自己,食之無味,中途轉行需要勇氣,還得付出昂貴的代價。
有位台大電機系校友,在美國名牌大學念到電機工程博士學位後,卻棄工從影,成為美國獨立電影導演,居然弄出些名堂來。他的美國母校認為這個台灣校友夠搞怪,請他回校演講,放映幾部他導的片子,還頒發了一紙獎狀。老美對教育的看法不一樣,行行出狀元,接受了完整的工程教育,卻在藝術領域中有所發揮,始料未及,歪打正著,也算是教育成功的範例。
自古至今,教育從來就不是一個以模子來塑造產品的過程,紀律的養成與知識的攝取固然極重要,但是重點是細心的因材施教,激發出個人特質,旁徵博引,靈活運用,能跨越不同的領域,「創意」就源源不絕了。惡補傳統下的讀死書、強記考古題好手,成績單雖漂亮,在創意方面得不到鼓勵與發揮,萎縮早衰。有人還寫書,指導年輕人如何搞「創意」,據說頗有銷路。想來點創意嗎?買本創意大師的書看看就行了。教育是一種終生的修行過程,端靠潛移默化,長時間的薰習,不是買賣速食、速溶咖啡。
幼年時父親曾問我們:「長大了想做什麼?」答案多是異想天開的荒誕志願,老爸笑笑未置可否,說:「希望你們做誠實的人,也是最有用的人。」
多年後才體會到這話的深意。再沒有本事的人,只要他誠實的要求自己,以誠待人,對國家社會就會有正面貢獻。歪哥拿到愈多的博士、碩士頭銜,危害就愈大。
誠實必須從自身做起,如果對賣雞排、蔬菜有興趣有心得,就專心的去發展經營。這並不代表教育制度的失敗與資源的浪費。守住誠實,樂在其中。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面,會出奇的痛苦。
台灣是盛產博士的地方,博士失業率查不到,但是絕對不會低。想起老舍在他小說中有一句陰損對白:「博士賣幾個錢一斤哪?」
此地具博士學位的兼任教授,授課鐘點費約一小時七百多元。 (作者為電影導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