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經濟/消滅明星高中,引來更大競爭
【聯合報╱林建甫】 2014.06.13
直到六月廿一日免試入學放榜前,恐怕是這屆考生跟父母最難熬的日子。背後的問題,在於十二年國教是好政策,但教育主管機關想要減少競爭,卻導致更激烈的競爭。
主管機關原設計,是以免試入學為主,並強迫學校免試名額須占七十五%以上。然明星學校怕免試收不到好學生,因此免試入學只占廿五%,其後的特色招生占七十五%。
酷經濟/消滅明星高中,引來更大競爭
【聯合報╱林建甫】 2014.06.13
直到六月廿一日免試入學放榜前,恐怕是這屆考生跟父母最難熬的日子。背後的問題,在於十二年國教是好政策,但教育主管機關想要減少競爭,卻導致更激烈的競爭。
主管機關原設計,是以免試入學為主,並強迫學校免試名額須占七十五%以上。然明星學校怕免試收不到好學生,因此免試入學只占廿五%,其後的特色招生占七十五%。
回響/何不大膽走自己的路?
【聯合報╱張玉娟/教(投縣集集)】 2014.06.12
昨天一早看到斗大標題「父母態度才是關鍵,誰說一定要第一名」,我的心好沉重也很欣慰,終於發現有人也認同此理念。
我就是讓我女兒在這思維中接受到每個人與自己的獨特性;但是從實施新制度開始、選擇適合的學校科別、分數的比較到現在每天新聞的紛擾,我的堅持竟然有點動搖;但是我告訴自己,「適合自己」最重要,女兒也表明不管成績如何,她就是想填私校的應用外語科。
父母態度才是關鍵 誰說一定要第一名
【聯合報╱陳冠賢/大學教師(新北市)】 2014.06.11
隨著十二年國教的推動,會考的舉行,到選填志願,父母與小孩的焦慮情緒到了極點!
不過,父母面對教育政策制度,可以關心、建言,甚至批判制度的不當,但面對孩子時,父母應該多陪伴與鼓勵,教孩子如何正面思考,要孩子把本分做好,面對挑戰並接受挫折,實在不應該把大人焦慮的情緒轉嫁(影響)孩子。
張忠謀:大學畢絕非高收入保證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5日電)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天說,大學畢業絕對不是高收入保證,他也批評現行教育制度太注重考試成績與學歷。
張忠謀與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下午應邀參加政大國發所、台北論壇基金會與兩岸政策協會聯合主辦的「兩岸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演講從半導體談到產業政策,並回答學員與媒體詢問。
《台灣教育翻轉思考之一》如果取消教育部,台灣會怎樣?
【范疇/企業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2014.05.28
一個沒有教育部的國家,可以想像嗎?當然可以想像,美國在1979年以前就沒有教育部。
沒有了教育部就沒有了教育嗎?不對吧?2012年以前台灣沒有文化部,在那之前台灣就沒有文化嗎?
血洗捷運 主播張宇稱鄭捷非唯一罪人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
台北捷運21日發生恐怖隨機砍殺事件,藝人們雖然甚少搭大眾工具工作,但這次牽連4條人命,包括林志玲、楊一展、柯震東等明星也氣憤難平,紛紛在社群網站發文痛斥鄭姓嫌犯的冷血行為,台視主播張宇身為媒體人,成日播報相關新聞,感觸更深,昨晚也在臉書寫下長篇文,認為鄭捷只是「引爆彈」,並非唯一罪人。
就讀東海大學環工系二年級的鄭捷,日前手持水果刀砍殺他人,犯後自稱早想做「大事」,警方應訊後,他表示即使父母在車上也照殺不誤,冷血至極,就連女星也呼籲該「嚴懲」,「死刑」存廢議題再受關注,主播張宇也在臉書提出個人看法,認為鄭捷遲早會死,直言:「大家喊著要他死,不過是給自己的恐懼一個交代,鄭捷背後是一整串的問題,不只是死刑與否。」
學災公害!
商業周刊 1383期 金惟純
近年來,每逢和朋友討論子女教育問題,我都奉勸一句:「除非孩子愛唸書、會唸書,否則不要送他們上大學,早早出社會『做中學』比較好。」
我的立論基礎是:一、社會環境變化太快,學校教育越來越脫節,學位越來越沒用;二、在網路時代,知識已經越來越像自來水,隨處都可以取用,在職場中願意學習的年輕人,絕不比在學校學的少;三、二十歲左右的黃今年華,最不該用來浪費。而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把不愛念書、不會唸書的年輕人,送到怕招生不足而討好學生的大學裡混日子。
《經濟》台大調查:適合大學生專業工作僅4成,學用落差大
【中國時報─ 胡清暉/台北報導】 2014-05-25
台灣每年畢業約3700位博士,但高學歷、高失業日益惡化。台灣科技大學校長廖慶榮質疑,學用落差主因是教育政策的錯誤,台灣目前竟有半數大學設立博士班,比例之高、全球罕見,有些科系只聘1、2位國立大學退休的講座教授就想申請博士班,令人憂心。
台大政法中心昨天舉辦學用落差因應策略論壇,並公布調查指出,目前大學生占同年齡人口比例已達70%,但適合大學畢業生從事的專業人員或助理專業人員不到4成。同時,網路時代來臨,但台灣培養的電算機及商管人才卻逐漸減少,顯示學用落差相當嚴重。
國教爭議/邊走邊修 修成了教改怪獸
【聯合報╱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2014.05.21
十二年國教首次會考落幕,很多細節還無法定案,加上會考成績及超額比序資訊公布方式中央地方不同步,引發「一國多制」爭議,這項堪稱台灣教育史上最大工程的教改,一路走來卻像一場兒戲。
十二年國教的兩大主軸「免費」及「免試」其實都已脫離初衷。免學費因為國家財政困難,缺乏精算又編不出預算,以致政策一再轉彎。「免試」更是荒腔走板,為了減輕學生的讀書壓力,廢除了國中基測,但又為了要有評定標準而設立了會考,其實只是換湯不換藥,因為會考成績只有三等級、四標示的七級區分,為了解決同分學生超額的問題,除了加入複雜的「超額比序」,連作文都成了決定分發的關鍵,再加上明星學校個別舉辦的「特色招生」,十二年國教繞了一大圈,結果還是免不了要考試,學生所面臨的壓力有增無減。
遇見未來╱顛覆知識…網路即大學
【經濟日報╱編譯 余曉惠】 2014.05.20
十年後的大學樣貌,可能和現在相差無幾,但運作方式會有顛覆傳統的轉變,學習的形態將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在未來大學裡,大學生不必攜帶厚重教科書到學校,只需在家上網透過多媒體平台上課;外國學生可以在家修習美國或英國名師的課程,同學間透過網路及視訊討論與研究問題;教授則利用巨量資料技術,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指導同學的討論和作業。
施崇棠:年輕世代不要一直想著22K
【聯合晚報╱記者陳姿延/台北報導】 2014.05.10
華碩員工月薪都超過22K
筆電品牌大廠華碩今天舉行25周年運動會,以「追求無與倫比,再創品牌高峰」為主題,董事長施崇棠領軍各高階主管、6千名員工及眷屬一同歡慶華碩25歲生日。針對近期社會新鮮人低薪化22K議題,施崇棠指出,現在Y世代年輕人確實有點苦悶,這也是上一代的責任,我們應該要把環境弄得更好,但是整體局勢有很多因素在其中,年輕世代不要一直想著22K,遇到很多挑戰時,最重要是能力和品德。華碩員工月薪都超過22K以上。
嚴長壽:醒醒吧!家長 別扼殺子女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台北報導】 2014.05.10
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昨天演講時,直指台灣教育最大的障礙,是老師會直接給予「標準答案」,主觀引導太強到限制學生思辯。
他說,「一定要大學畢業」的思維,則讓家長成為扼殺子女的兇手,「醒醒吧!現在要進大學太容易,不進大學才了不起!」
研華總座談企業人才,須具備4大要素
精實新聞 2014-04-23 18:21:40 記者 楊舒晴 報導
全球企業經營環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於人才需求條件也開始轉換,研華(2395)總經理何春盛指出,從企業目前需求來看,期望人才能夠具備以下4項條件,包含關鍵思維、創意及創新、協同合作、有效溝通等,並且若能成為組織之首時,應該期勉自己當「具有遠見的領導者,而不是獨裁者」。
何春盛指出,企業如今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包含全球化市場、同質化商品、企業高度競爭、微利時代來臨、經營環境迅速改變、市場不穩定性高、產品生命週期越來越短等,這些都是企業每天不斷面臨的挑戰,其中,以商用產品生命週期來看,過去筆記型電腦產品生命週期約為3年,現在縮短到1年,甚至目前手機生命週期僅有3~6個月,產業面臨典範轉移。
「學運只是搖醒台灣 最大的困難還沒來!」
今周刊 904期 撰文 / 賴筱凡、何佩珊 2014/04/17
他是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是公視董事童子賢,更是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還是兩個孩子爸爸的童子賢。他因為關懷學生、炮轟公視,被貼上「反服貿」標籤;他又因刊登廣告、慰問警察,被貼上「反反服貿」的標籤。
角色衝突的他,為何會在學運後說,台灣最大的困難還沒來?
高教泡沫化/學位貶值 下個流浪專業是…
【聯合報╱陳業鑫/台北市政府勞動局長(台北市)】 2014.04.21
台灣人很愛排隊,為了蛋塔、甜甜圈、拉麵、Hello Kitty、小摺、雷神巧克力,流行什麼就排隊買,等到風潮過了,大家會再去追尋下一項熱門商品排隊購買,原來需要排隊的熱門商品漸漸為人遺忘、滯銷。這種現象一開始是由上個世紀末的葡式蛋塔熱帶起,所以我們把這種熱門商品泡沫化現象稱為「蛋塔效應」。
一樣是自上個世紀末開始停滯成長的平均薪資及社會新鮮人起薪,成因眾說紛紜:有認為是產業大量西進大陸,有認為是引進大量外勞,有認為是服務業興起而製造業萎縮,也有認為是政治動盪、政黨惡鬥內耗所致。以筆者這幾年來在第一線協助輔導青年就業、處理勞資糾紛並與企業訪談心得,個人認為最關鍵的因素其實是「高等教育泡沫化」所形成的學位貶值現象。
教改休兵!李家同:別再鬧了
中國時報 湯雅雯╱台北報導 2014.04.21
410教改推動20年,12年國教又將在今年上路,但學生升學壓力未解除,補習班也不減反增。總統府資政、清大講座教授李家同昨天呼籲教改休兵,拜託教育部的官員,不要再鬧了!
國教行動聯盟等教育團體昨舉行「410教改20年回顧與檢討座談會」,邀請學者專家針砭20年教改所產生的影響。
少子化寵過頭 當心養出慣寶寶
中國時報 洪欣慈/台北報導 2014.04.17
太過溺愛、對孩子有求必應,小心養出有公主、王子病的「慣寶寶」!兒童福利聯盟昨公布「2014年台灣家長教養態度現況調查」,發現一半以上孩子開始出現兇、挑、拗等「慣寶寶」症狀,更有1成5孩子已經成為對食物挑三揀四、得不到就鬧脾氣的任性小霸王。
調查顯示,有3成7的孩子曾因為被念而對家人發飆;近3成孩子曾因嫌家中食物不好吃而拒吃、鬧脾氣,還有近4成孩子表示「想要什麼東西,就會堅持到拿到為止」。
少子化海嘯 每年2000教授失業?
【聯合報╱高怡宣/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2014.04.17
在這次服貿爭議中,學生們表達出對於未來失業的憂慮。可是在兩年之後,也就是下屆總統當選的民國一○五年,大專院校專任教職員的失業潮,就會像海嘯一般地來臨,又快又猛,持續十三年,這更是需要立即討論的議題。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十八歲的人口會從今年的卅二萬人,降到民國一一七年的十六萬人。目前大專院校的專任教職員有八萬人,若是大專院校的生師比(公立是十九,私立是廿四)和錄取率(超過百分之百)不變,民國一一七年專任教職員的人數會降為一半,剩下四萬人。未來的十三年,每年平均減少三千個員額。扣除屆齡退休的人員後,每年可能超過二千人失業。
自我經營/嚴長壽:年輕人 請胸懷大志
【經濟日報╱潘俊琳】 2014.04.17
年輕人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公益平台董事長嚴長壽表示,每個世代要進入社會的年輕人,遲早都要自問「我的能力和興趣是什麼?我想要做什麼工作?」然而,似乎一代比一代更「好命」、更「晚熟」,面對這個人生大哉問的時間愈拖愈晚。
嚴長壽說,很難責怪年輕朋友浪費青春、浪費教育資源,因為在考試制度和父母期望之下,他們在最應該探索自我的國高中階段,花太多時間去準備考試,死背一堆課程,根本被關在教室和課本之中,哪有心力對內探索志向,遑論瞭解社會和世界,做好面對真實人生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