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 歲末年終談家庭儲蓄率下滑的隱憂
工商時報 本報訊 2013年12月31日
台灣過去最令人稱羨的就是擁有極高的家庭儲蓄,隨著民國54年美援停止後,家庭儲蓄提供了台灣經濟發展的資本,若是沒有這些儲蓄,當年企業與政府每項投資案恐怕都得向外國借錢,如此要脫離貧窮的惡性循環實非易事。所幸家庭儲蓄提供了不虞匱乏的資本,以致台灣得以在民國六、七十年代創造經濟奇蹟。
然而,台灣今天儲蓄還和十年前、二十年前一樣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明確的給儲蓄下個定義。如果我們談的是國民儲蓄,是的,台灣的儲蓄還是扶搖之上,儲蓄率還是直逼三成;但如果談的是家庭儲蓄,那麼台灣的家庭儲蓄已是今非昔比、每況愈下,家庭儲蓄率近年甚至已有跌破兩成的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