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劉克振:研華最大的挑戰 就是必須孤獨追求成長!
鉅亨網 記者蔡宗憲 台北 2013-09-23
研華(2395-TW)董事長劉克振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呼籲市場媒體別再用工業電腦稱呼其所屬的產業,應改用智能系統產業,他認為工業電腦會侷限產業發展;而研華也加快搶攻智能系統市場商機,希望未來可在其中扮演領導位置,不過他認為雖然後市看俏,但研華未來仍有許多挑戰要面對,特別是台灣電子業較缺乏的國際管理能力,由於過去電子廠代工模式居多,因此研華必須自己摸索前進,未來將是在一種孤獨的情況下成長。
研華近年搶搭物聯網與智能系統商機,隨著市場規模成長,研華未來營運可望同步向上,而研華要成長除積極擴充SBU(策略事業單位),近年也積極啟動購併,下半年一口氣就併入寶元與鈞發,進入控制器與POS(端點銷售)領域,劉克振指出,未來幾年每年都會維持1-2個併購案,持續擴大布局智能系統所需之領域。
他認為,在台灣電子業無前例可循的情況下,研華將在孤獨的情況下追求成長。
劉克振強調,智能系統產業未來成長動能可期,物聯網將會大幅滲透在所有人生活周遭,而研華將持續成立更多SBU滿足不同領域客戶需求,但研華須思索如何整合這些公司彼此之間的文化,並進而效運用。
另外,劉克振也強調,台灣電子業過去只要跟隨客戶需求就能向上,但研華以品牌自居,必須自己尋找發展道路,持續思索未來商機所在,並定出策略,這個摸索的過程需要更多人才,這是研華與台灣電子業所欠缺的部分。
也因此,劉克振指出,研華過去專注生產製造效率提升,但隨著規模成長擴張,研華也學習國際級大公司如IBM,成立企業發展部門(Corporate Development),層級建立在執行長與各事業群總經理之上,專注在決定企業未來長期發展走向,以及策略規劃等,目前研華由他本人負責主導這個部門。
此外,研華也一改過去以產品為主要模式的營運方式,轉向成為以銷售模式主導,希望能用此模式加深與客戶之間的關係,且該模式很難被複製,有助研華在產業的定位;劉克振認為,未來智能系統商機看俏,研華在產業布局又久又深,營運可望同步受惠。
研華無庸置疑是一家好的企業
但現在的股價真的太昂貴了!(還是我不懂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