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裁員大刀 砍向陸員工

工商時報   【記者黃欣/北京報導】   2013-06-30

為壓縮成本,繼去年提出「漸進式」提前退休計畫後,國際科技大廠IBM啟動大規模裁員計畫,以斷尾求生。新浪科技報導,這次IBM的裁員潮波及大陸市場員工,預估將有500人因此失業。

報導稱,IBM中國發言人湯磊磊表示,公司轉型是IBM業務模式中必要的特質,將員工進行重新組合是IBM根據業務需求所作的決定。鑒於該公司在行業內的領導地位,IBM不會公佈此次人事調整的具體細節。

報導稱,作為削減10億美元支出計畫的一部分,IBM今年4月啟動了全球裁員8,000人的計畫,大陸市場員工同樣也在裁員範圍中,裁員規模約為500多人,約占大陸員工總人數的10%左右。其中約有100人本月底就會離職。

據內部人士透露,針對此次裁員,IBM的官方說法為「協商離職」,主要為業務流程外包部門,該部門總人數約為200人,其中有80多位員工被裁。另外,還有系統科技部也有百名左右員工遭裁員,但比例較低。

據了解,IBM中國在今年5月通知被裁員工,並給出了N(工作年份)+1個月的工資補償,員工會在本月底離開。報導稱,IBM的裁員計畫並未因此結束。IBM內部現在對於裁員消息人心惶惶,有員工私下表示,下半年可能還會繼續裁員500人左右。

去年IBM的CEO 吉尼.羅曼提公佈了「2015成長地圖」計畫,要在2015年前通過減少員工數,將股東每股收益預期提升至20美元。不久IBM向部分員工提供「漸進式」提前退休計畫,符合一定條件的員工在今年底或更早提前退休,並將工作時間降低40%,薪酬降低30%。

報導稱,IBM今年4月公佈今年第1季業績,盈利和營收都低於分析師預期,這種情況對於一直在華爾街表現出色IBM來說,實屬罕見。在業績增長無力之時,IBM只能通過降低成本來保證利潤,以便支撐股價

http://news.chinatimes.com/world/11050401/122013063000180.html

 

看完這篇文章,讓人想當IBM的股東。

一個勇於面對問題,並且嘗試解決問題的企業,才能永續發展。

「裁員」是為了提高股東每股收益(股東權益報酬率).....這就是所謂的「節流」

如何「開源」呢?  繼續看下去........

 


 

IBM 走向賈伯斯的預言:不重視產品開發、過度流程化,最終變成養老院

《TO》編按:6 月中的新聞指出,IBM 將在全球裁員 6,000 至 8,000 人,6 月 25 日,消息透露 IBM 中國的裁員計劃已啟動,裁員人數在 500 至 600 人之間

【i 黑馬導讀】裁員 8000 人,這對於像 IBM 這樣擁有 43 萬多名員工的公司來說不過是 2% 的比例而已,某種意義上,這樣的裁員比例並不值得過多解讀,但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這家剛剛創下 1968 年以來最高市值的科技巨擘,並非像外界看到的那樣強大。

對 IBM 中國業務夥伴合作部門(BPO)數十名被裁員工來說,6 月 30 日將是他們在這家曾號稱「養老院」公司的最後一天。儘管這些為 IBM 服務了數年的員工將獲得(N+1)*14000 人民幣的離職補償,讓這場裁員看上去安靜而迅速,但對整個 IBM 中國來說仍是一場地震,這意味著全球範圍內的裁員真的波及到了中國區。

為何如此?在近期流出的 1996 年賈伯斯接受采訪的視頻片段中,這位天才對 IBM 今天的窘境進行了精準的預言,賈伯斯稱,

「IBM 或施樂(Xerox)的產品開發人員可以做出更好的產品或計算機,但當你壟斷了市場,能讓公司更加成功的是銷售和市場人員,他們最終會掌控公司,產品人員會被排擠出決策圈之外。」

「當公司變得越來越大時,他們會想著複製最初的成功,大部分人會不知不覺地認為流程有某種魔力可以取得成功。所以他們開始在公司裡把流程制度化,用不了多久,人們會困惑地認為走流程就是工作本身,這最終導致了 IBM 的下滑。」

顯然,賈伯斯在 1996 年的預測與今天的 IBM 不謀而合。上述內部員工承認,除了疏於對產品研發的投入外,越來越繁瑣的流程也是 IBM 今天走向平庸的原因之一,他舉例稱,在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IBM 前主席兼首席執行官)20 年前大刀闊斧的改革 IBM 時,一項業務審批需要 5 層審批,而 20 年後的今天這一數字已經超過 10 層。過於繁瑣的流程讓 IBM 員工在內部戲稱其為全球第三大官僚機構。

顯然,產品的輕視和流程的複雜讓 IBM 無力改善自身的業務能力,為了實現 2015 年的「大規劃」,8000 人裁員只是一個開始,還將有更多的類似問題出現。對現任 CEO 羅睿蘭(Virginia Rometty)來說,或許真的應該多傾聽離職員工的聲音,放棄取悅華爾街的數字遊戲,專心改善 IBM 自身的軟肋,畢竟比起 20 年前郭士納時代,今天 IBM 的形勢要壞得太多。

原文連結: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367.html

(來源:騰訊科技;作者:婁池;圖片來源:Looking Glass, CC Licensed)

 

宏碁也走過一段這樣的路,以行銷為主軸........蘭奇為宏碁帶來高峰,也帶來災難

以下是摘錄維基百科的資料 【蔣凡可-蘭奇】

蘭奇畢業於杜林理工大學(Politecnico di Torino)。1981年,27歲加入美商德州儀器義大利分公司,1989年,35歲成為業務行銷主管。1995年,41歲成為南歐、中東、南非地區總經理。

1997年,宏基併購德州儀器筆記型電腦部門,43歲的蘭奇加入宏基,成為在義大利地區的總負責人。2000年,擔任宏碁歐洲區總經理。

2004年9月1日,施振榮宣布,蘭奇,自2005年起,擔任宏碁全球總經理。在他任內,宏基筆記型電腦在全球的市佔率被推升到世界第二,並曾短暫超越惠普,成為單季世界第一。

2011年3月31日,宏碁宣佈蘭奇辭職,其位置由王振堂兼任,此宣佈於4月1日生效[1]。引發外資疑慮,宏碁股價連續下跌。宏碁支付蘭奇新台幣12.84億元離職金,創下個人電腦界高階主管離職金的記錄[2],但宏碁也要求蘭奇遵守為期一年的競業禁止條款。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4%A3%E5%87%A1%E5%8F%AF%C2%B7%E8%98%AD%E5%A5%87

 

蘭奇利用塞貨的方式,讓下游廠商產生大量的庫存 

透過強力的行銷手段,銷售量短暫的衝上世界第一,但又如何呢?

宏碁的股價從105.5 的高峰墜落到20.95(砍到膝蓋以下)

行銷的手段再高明,還是需要有符合市場的創新產品當後盾

蘋果呢?

賈伯斯一手創造的企業,是否也會陷入自己的預言.......養老院?

風行了三年的品牌智慧型手機打敗了手機巨人NOKIA

Apple、Samsung相繼領航,也相繼成長趨緩,如今「高功能白牌手機」正夯

Apple如何創造出下一代風靡的產品,再創高峰?

 


 

搶巨量資料商機 IBM改尋合作

中央社   2013-07-05

巨量資料(Big Data)成資訊(IT)企業面臨的新挑戰,IBM為搶這塊商機,一改原先研究實驗室封閉菁英作風,積極與在地的各級政府、學校合作,要搶先其他企業建構資料庫。

IBM今天在台北舉辦記者會,說明2013年全球科技新趨勢。

近年來IBM的研究實驗室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陸續成立,目前全球約有12個實驗室,其中不少還設在一些新興國家,像是中國大陸、非洲、巴西等地區。

IBM日本東京研究所所長森本典繁表示,IBM在全球設實驗室,近期一改封閉菁英的作風,積極跨界合作,有時合作的對象是一個城市、當地政府,有時候是找學校、企業,目的是要在巨量資料的時代,找到有價值的問題

他說,設在巴西的實驗室,著重在天然資源,甚至油田等研究;設在澳洲的實驗室,主要是因為當地有一個大學要發展南半球最大的生化資料庫。

森本說,以前IBM在全球設實驗室,主要考慮當地有沒有在研究領域排名領先的大學?甚至是當地治安好不好?現在沒有太多考量,是「先做了再看看」。

森本表示,巨量資料的時代,每個人留在社群網路上的資料充斥,包括每天吃了什麼、心情如何等,不但占儲存空間,還會留存10幾20年,這代表,總體巨量資料的品質並不高,堆置這些資料也沒什麼用。

他說,巨量資料需要精緻的排列,抓出有價值的資訊才能形成商業價值;IBM的做法是前端要有靈活的腦袋引擎演算,後端要有具價值的博學資料庫,企業的商業價值才會浮現。目前IBM實驗室尋求的合作對象會以該議題觸及的資料(Data)是否能轉換成價值、新想法為最大考量。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30705003331&cid=1207

 

從data到information,再從information到knowledge

再knowledge創造value

將巨量資料創造出有用的價值

這就是IBM的「開源」策略,轉型以符合市場的需求

其過程必然需要淘汰多餘的人力或無法符合企業轉型的人力........裁員

 


 

這三篇IBM相關的新聞帶給我們什麼啟示呢?

 ............利用維基百科來認識一下 IBM的簡要發展歷史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BM

國際商業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英語: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首字母縮略字:IBM,曾譯萬國商用機器公司)是一家提供資訊服務的跨國公司,總公司設在美國紐約州阿蒙克市。IBM在材料、化學、物理等科學領域有很大造詣。硬碟技術即為IBM所發明,掃描隧道顯微鏡、銅布線技術及原子蝕刻技術也為IBM研究院發明。IBM的研發部門十分傑出,得過三次諾貝爾獎(1973,1986,1987)。IBM有「藍色巨人」(Big Blue)的暱稱。

歷史[編輯]

1880年至1929年[編輯]

IBM實際創始人湯瑪斯·J·沃森的先人十九世紀中期因愛爾蘭大饑荒移民美國,湯瑪斯·J·沃森年輕時先後從事過賣鋼琴、豬肉與證券的工作,原本計劃要存錢開肉店,但卻被證券營業員所騙損失所有金錢。湯瑪斯·J·沃森改去NCR(National cash register,國民收銀機公司,另譯安訊公司)當業務員,成績優秀,但因銷售手法觸犯反托拉斯法,被判刑一年,後來案件因某專業因素被徹銷。NCR老闆後來與沃森不和,並要求沃森離開NCR。

湯瑪斯·J·沃森改加入CTR(Computing Tabulating Recording,計算列表紀錄公司),這家公司銷售的機器可以分配資料卡並列印統計表,主要客戶是美國人口普查局。沃森借了許多錢發展公司,採用將機器出租的新銷售手法,沃森自己也借了很多錢買公司的股票。1924年沃森將CTR改名為IBM。[1]

1930年至1979年[編輯]

1957年,NACA的研究員在使用IBM 704型電子資料處理機

1940年代末期沃森長子建議公司將機械式計算機改為美國陸軍使用的真空管與電子式計算機。1956年沃森將公司交棒給自己的長子小湯瑪斯·J·沃森,而IBM亦在1957年進軍大中華市場,並成立香港分公司。1960年代初期小華森用公司年營收三倍的巨資,花費五十億美元開發360系列大型電腦,採用最新的積體電路技術,奠定IBM在大型電腦稱霸的定位。小湯瑪斯·J·沃森曾對一位讓公司損失一千萬美元的員工說,他不會開除這員工因為他是幫員工付學費。

1970年小湯瑪斯·J·沃森將公司董事長職位交棒給Vin Learson,Learson兩年後交棒給Frank Cary,Cary設立密集的員工訓練並以許多考核關卡謹慎挑選經理人。1980年Cary交棒給John Opel,Opel與貝爾·蓋茲的母親皆為美國聯合勸募組織(United Way)的成員,當IBM經理擔憂將個人電腦作業系統交給貝爾·蓋茲的小公司承包是否妥當時,Opel表示他認識蓋茲的母親,他支援貝爾·蓋茲的產品。1986年Opel交棒給艾克斯,艾克斯任內IBM面臨營運危機。1993年艾克斯交棒給Louis V. Gerstner。除了1993年挖角來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的Louis V. Gerstner,IBM歷任董事長皆從業務員做起。IBM在1980年代的十年裏使用了一千億美元的研發經費,開發出許多電腦技術。[2]

1980年至今[編輯]

IBM的藍色基因(Blue Gene)超級電腦獲得了由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9月18日頒發的「國家技術與創新獎章」

IBM在90年代初一度面臨個人電腦與工作站功能增強,大型電腦(System/360、z系列)銷售減少,陷入虧損困境,1993年放棄終身僱用制開始大裁員。但1993年從RJR Nabisco食品公司挖角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 Jr.)擔任董事長兼執行長後,組織與企業經營方向進行了巨大改革,以提供客戶全套軟硬體設計全套解決方案為主要銷售策略,重新振興IBM,讓IBM營收獲利皆創新高。

2003年,彭明盛成為(Samuel Palmisano)IBM董事長兼執行長兼總裁,又譯為「潘盛諾」(1973年加入IBM擔任業務員,2003年1月擔任董事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歷史學士),在他2008年任內IBM年度營收首度突破一千億美元。

IBM為電腦產業長期的領導者,在大型/小型機和便攜機(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為矚目。其創立的個人電腦標準,至今被不斷地沿用和發展。2004年12月8日其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金額17.5億美元並持有聯想公司股份。收購後,聯想在五年內可以使用IBM的品牌。ThinkPad和ThinkCentre品牌歸聯想集團所有,IBM只會對server級的電腦進行維護。藉由聯想收購PC部門的契機,IBM開始向管理服務公司轉型。

2011年10月26日,IBM宣布任命維吉尼亞·羅曼提(Virginia Rometty)為總裁兼CEO,這是IBM歷史上首位女性總裁兼CEO。[3]

2011年11月14日,巴菲特斥資107億美元。入股IBM6400萬股,收購成本約每股167.19美元,占其流通股股本的5.4%成為最大股東。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BM

 


 

結論是:「裁員是轉型的必要之惡」

1993年IBM的裁員重新振興IBM,讓IBM營收獲利皆創新高

2004年將PC部門出售給聯想公司IBM開始向管理服務公司轉型

Apple的成功就像煙火一樣燦爛,但卻短暫

而IBM則像具有高度智慧的變形蟲,總是能隨著時代的變革找到自己的方向

屬於細水長流的企業,也難怪巴菲特入股IBM

 

IBM週線圖

IBM週線圖   

 

IBM月線圖

IBM月線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IBM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賢哥不錯 的頭像
    賢哥不錯

    談股論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