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格 109年5月營收25.83億、年增21.26%
佳格(1227)5月營收資料(單位千元)
當月 | 本年累計 | |
營收 | 2,583,115 | 12,232,011 |
去年同期 | 2,130,222 | 11,243,974 |
增減 | 452,893 | 988,037 |
增減百分比 | 21.26% | 8.79% |
2020/06/17 收盤價 64.1 本益比 18.01 (一年內最高 20.45,一年內最低 14.83)
當月營收年增率 | 21.26% |
短期營收年增率 | 42.12% |
中期營收年增率 | 11.69% |
長期營收年增率 | 15.02% |
月營收:脫線
每股盈餘:UP~UP~
疫情由阻力轉為助力,佳格前5月營收年增9%
MoneyDJ新聞 2020-06-16 13:27:47 記者 邱建齊 報導
食品大廠佳格(1227)今(16)日召開109年度股東常會,會中承認去(2019)年財務表冊,EPS 3.76元,並決議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2.65元。佳格總經理曹博睿在股東會後針對疫情影響表示,由於在大陸的廠以生產食用油為主、屬於民生必需品,復工復產順利、並在3月就達8成以上到工率;一開始難免因出貨不順等因素受影響,但目前已經回穩。從佳格今年以來的營收數字也可發現,第一季年減9%,但拉長到前5月已翻轉成年增9%。
單就4~5月營收達55.6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39億元大幅成長42%,曹博睿指出,確實使用量增加了,由於民眾都不能出門,三餐只好在家煮;過去10年並沒看到食用油總量增加跡象,但這波疫情因需求拉動之下,總量確實有增加。
曹博睿指出,台灣在疫情處理上表現優秀,也因回復速度非常快,目前沒看到消費者有太大變化。反觀大陸就看到比較不一樣的改變,以食用油來講,在家烹煮比例更多,包含年輕消費者因疫情在家意外發現偶爾煮個飯也是不錯的,因此推動小規格產品起來;若是疫情結束後,民眾又會回歸原先習慣叫外賣,或是在家烹煮習慣因此養成而增加次數?仍需觀察,若是後者,自然有利佳格。
但肯定的是,消費者對健康類產品詢問度及接受度確實因疫情提升,曹博睿表示,希望隨著相關產品上市後也能跟著受惠。佳格目前在大陸主要以食用油為主,功能性食品則在努力建立品牌階段、需要時間醞釀;也因大陸線上通路發達,佳格積極進行粉絲經營、也打了廣告,目前官方微博大約有30多萬會員數、微信也有5萬多左右,有部份產品上架天貓,並透過直播方式與消費者接觸,以更多元化的方式在大陸發展。
至於在台灣,曹博睿表示,佳格在這段時間有上市新的葉黃素產品、接受度非常不錯,特別民眾在家時間增長,無論追劇或是盯著電腦工作,用眼較多下,相關需求也跟著提升。至於主訴關節健康的產品也表現很好,因為台灣運動人數無論哪個年齡層都持續增加,在消費者健康意識提升的有利環境下,只要產品有競爭力就有機會脫穎而出,也寄予高度期待。
除了提高產品滲透率與市佔率,在獲利增長的努力,曹博睿指出,分為兩方面,台灣部分持續進行營銷策略優化,包括減少電視廣告、增加網路廣告,並針對不同消費族群,例如葉黃素,雖然會有電視廣告,但網路、YouTube廣告更多,主要鎖定年輕人;但完膳因為偏中高年齡層,會繼續在電視主打,依照產品屬性決定廣告配置期望產生更大效益。
大陸部分,曹博睿表示, 由於大宗物資使用比重高、原料投入較多,持續做好採購管理;也因大陸媒體生態變化快速、更加複雜,銷售模式也要跟著快速變化,包括直播等線上銷售管道都是積極嘗試的方向。
對於原物料波動,曹博睿坦言今(2020)年採購頗為辛苦,行情變化如三溫暖,因此佳格也都是波動性的在採買,也與策略廠商有深入及密切的合作關係、資訊取得充裕。整體而言,目前原物料行情算是平穩狀態,況且在資金考量下也不會囤積過多原料油,佳格原料油庫存有時候6個月、有時候則拉到9個月,主要看成本狀況,除了國內,其他來源國還包括大陸、烏克蘭、俄羅斯等傳統葵花主要出口國。
佳格董事長曹德風在股東會致詞時表示,去年雖然大環境持續變化,但是消費者對於均衡營養以及健康的追求不變,在全體員工共同努力下,佳格合併營收首次突破300億元。佳格堅信「吃得營養均衡是人們健康的基礎」,在此理念之下佳格將繼續推動健康飲食觀念,不僅在食品安全把關,努力開發符合現代人需求的優質產品,並在持續追求成長的目標下完善公司治理,以維持消費者的滿意及信任度,成為最值得信賴的食品公司。
展望今年,曹德風表示,最近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對國內外經濟造成許多影響,也因此讓大家重新檢視營養與健康的重要性,佳格以「全家的營養健康夥伴」為使命,以用心、創新及愛心,致力於新產品開發以及維持高品質產品,期許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提供給消費者安心、營養、健康的產品,讓業績蒸蒸日上。
佳格去年合併營收312.66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14.4%,年度綜合損益31.99億元、年增13%,歸屬母公司綜合損益為31.42億元、年增11.7%。
免責聲明:
上述分析僅為個人研究的紀錄,不作為投資決策之參考,個人投資應理性判斷,自負盈虧責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