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 107年2月營收8965萬、年減26.34%
太醫(4126)2月營收資料(單位千元)
當月 | 本年累計 | |
營收 | 89,650 | 244,871 |
去年同期 | 121,704 | 259,917 |
增減 | -32,054 | -15,046 |
增減百分比 | -26.34% | -5.79% |
2018/03/06 收盤價 76.5 本益比 21.31 (一年內最高 22.01,一年內最低 15.20)
當月營收年增率 | -26.34% |
短期營收年增率 | -8.14% |
中期營收年增率 | 4.63% |
長期營收年增率 | 2.13% |
淡季訂單在手量相當,太醫Q1營收估小幅年減
MoneyDJ新聞 2018-03-05 11:14:26 記者 劉莞青 報導
太醫(4126)受惠於部分客戶去年年底訂單遞延至元月出貨,帶動太醫元月營收月增3成、年增1成,不過在2月營收表現上,則係受到工作天數減少與農曆年假期干擾,法人推估單月營收約在9千萬元上下,年衰退較深,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估約2.4億元,年減約5%;至於在3月接單狀況上,太醫表示上半年仍屬醫材淡季,接單狀況符合預期,以目前能見度來看估計與去年同期訂單相當,法人則看太醫今年首季營收將有小幅年減。
拋棄式醫療廠商太平洋醫材整體營收自有品牌PHASCO與代工比例約各佔一半,以產品別來看,密閉式抽痰館約佔營收29%、管類佔25%、袋類佔11%,傷口引流管9%。太醫在成熟市場如日本、歐美以代工為主,新興市場與亞洲則以自有品牌為主,以去(2017)年各個市場營收比重來看、美洲約佔12.5%、台灣佔17.3%、日本佔約21.5%、中國11.6%、亞洲其他地區佔約12.1%、歐洲佔約19.3%、其他地區約5.5%。
以太醫今年元月成績來看,由於歐美客戶年底走入長假,部分12月訂單發生遞延,帶動元月單月營收來到1.55億元、月增34.7%、年增12%,但在自結獲利上,由於太醫去年自第二季起開始提列銅鑼科學園區新廠與設備折舊,致去年同期基期較高,加上去年底再陸陸續續有新設備遷入新廠,且帳上再有約2~3百萬元左右匯損發生,致元月自結稅前獲利1,583萬元,月減4成、年減逾4成。
展望首季後續,以2月狀況來看,法人指出受到農曆年假期較多、工作天數大減影響,評估太醫單月營收將來到9千萬元上下水準,估計太醫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約在2.4億元上下,年減約5%;而以3月訂單展望上,太醫表示目前接單狀況仍符合預期,上半年傳統上屬拋棄式醫材較淡季分,訂單在手量與去年同期相當,法人則評估太醫首季營收將有小幅年減。
而就今年後續展望來看,太醫指出目前公司相對比較看好新興市場,主要考量日本仍在切入新客戶、德國則是已經連續成長3年,基期已高,新興市場則更有開發空間,太醫對今年營收成長展望亦屬樂觀,惟具體營收成長幅度仍需持續觀察今年匯率走勢。
至於銅鑼科學園區新廠進度上,太醫國內取證速度有稍較預期遞延,但仍估計3月可開始針對半成品出貨,除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則看可在上半年陸續完成取證,下半年有望開始貢獻營收;日本則由於認證作業時間整體較長,太醫評估需到明年甫能完成認證。
回顧去年太醫營運表現,在亞洲、歐洲訂單成長下,太醫去年營收17.31億元、年增2.6%,如還原去年台幣強升約6%來看,去年營收年增仍有約8%左右、符合公司預期。不過因去年開始認列銅科新廠折舊、加上台幣強勢走升,太醫全年毛利率約在29%上下,年減少約6個百分點,稅後淨利2.37億元、年減28%,EPS 3.59元。
看來還有的等...等...等
免責聲明:
上述分析僅為個人研究的紀錄,不作為投資決策之參考,個人投資應理性判斷,自負盈虧責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