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三叔公: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
原本預定六月中的南部之旅,受到梅雨的攪局,遞延到酷暑的仲夏。第一天先走訪嘉義的新港奉天宮,感受媽祖的莊嚴。在榕樹下,品嘗大樹腳阿欽伯粉圓的透心涼。接著漫步在板頭村交趾剪粘藝術村,體驗幸福的藝術農村(值得重遊的好所在)。晚餐則是在前往台南白河的路途中,在無米樂的故鄉後壁,大啖好吃到嫑嫑的鱔魚意麵及海鮮麵(梅鳳飲食店)。到了白河民宿三叔公的家已是日落黃昏,在天黑之後,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帶領我們在民宿旁沿著圳溝尋找螢火蟲,解說平地螢火蟲與高山螢火蟲的差異。
第二天則是文人雅士的行程,清晨賞蓮田體會土地的芬芳,白天則是來到奇美博物館感受藝術的真善美,一段充滿藝術的旅程。在博物館中的導覽我們的是機器(語音導覽),在蓮花田中的導覽是人(民宿主人鄭秋郎先生),論內容的豐富度與深度,機器當然遠勝過於人,「它」只能提供相較冰冷的制式資訊,但「他」卻能讓人感受到天地人合而為一的感動。在這個機器大量取代人力,改變人類生活的時代巨輪下,自動化技術絕不可能取代民宿老闆有溫度的解說,因為他用盡一生去關心這塊土地,從蓮花的栽種過程體悟為人處世之道,這哪是AI機器可以辦的到。
三叔公,其實是民宿主人鄭秋郎的父親有感於少子化的社會,未來這個稱謂即將消失,因此而命名。鄭秋郎也正是一位珍惜傳統、鄉土的人。主人夫妻倆人都是在地的白河人,而且還是國小的同學,出身務農家庭,也始終保有真誠的待人性格。對於當地產業文化-蓮花的內涵,並未普遍為遊客所了解,為此,主人亟思將傳統產業轉型,以經營民宿的方式,帶領住客進入花花世界。(此段摘錄自三叔公的家網站,以下稱民宿老闆鄭秋郎先生為三叔公)
三叔公的蓮花生態深度導覽時間是每年的5月-7月上午05:30~07:30。蓮花的栽種從年初的植苗,到6~7月的荷花盛開,9~10月的荷梗乾枯,一直到11~12月的蓮藕採收,一年只有一次收成。我們剛好趕上今年荷花盛開的最後一個月,清晨五點半天剛亮,露水依在荷葉上隨風舞動,我們帶著朦朧的睡意,騎鐵馬隨三叔公穿梭在田間。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荷葉蓮田,點綴著嬌滴滴的粉紅花朵,可謂詩意盎然。仔細端詳波浪狀的荷葉邊,服裝設計師將其融入女裝的裙擺,增添了幾分柔情浪漫。
「蓮葉荷田田,魚戲蓮葉間。」蓮葉怎麼會荷田田?蓮花與荷花,到底有何差別?其實蓮花就是荷花,蓮、荷原本指的是同一種植物,只是荷、蓮所指的部位不同,荷是花、葉的總稱,蓮則是果實,也就是蓮子。很多人誤會以為躺在水面的是蓮花,露出水面的是荷花,其實躺在水面的是睡蓮與露出水面的蓮(荷花),在生物分類上屬於不同的科,下次可要仔細地端詳。三叔公對蓮花的品種特性可說瞭若指掌,解說起來舌燦蓮花、妙趣橫生,連喜歡拍照的我,為了仔細地聆聽三叔公的解說,已無法專心地拍照了。出身農民卻有文人雅士的氣質,能有這番導覽解說的功力,令人刮目相看。
鐵馬騎了一小段,三叔公特地下田摘了幾枝不同熟度的蓮蓬,徒手挖出了蓮子,讓我們實地體驗蓮子的口感,蓮子生吃的味道香甜不苦,但不可多吃以免腹瀉。近距離的觀察蓮蓬的形狀,有半圓形,也有漏斗狀,所代表的正是不同品種的蓮花,彼此共榮在同一畝蓮田。而人類也向大自然學習,從蓮蓬聯想到蓮蓬頭的設計與發明。(晚上拿蓮蓬頭沖澡的時候,可要好好仔細端詳,感謝它帶給我們的舒適)
賞荷一定要趁早,一朵荷花的花期只有四天,開花第一天大約清晨四、五點,花苞緩緩開啟,一、二小時之後即合起,只露些微微開口;第二天同樣時段再開展一次,花開較大,也可持續到上午九點多,然後又稍稍收合;第三天,花朵盛開,招蜂引蝶,約至下午三點左右才閉合,但已有些力不從心,無法完全閉合;第四天,花瓣一片片隨風飄落在水面等著凋零,是極神奇的自然生態。蓮花(荷花)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做「芙蓉」,出水芙蓉指的就是水面上初開的荷花,上圖這一朵荷花明天清晨將第一天開花。賞荷的時間記得別選在中午前後的大白天,一來天氣澳熱難耐,二來看不到荷花盛開。這也是三叔公要我們五點半集合的原因了。
盛開的荷花有著綽約風華之姿,在荷葉上則有晶瑩圓滾的露珠,看起來清爽宜人。而宋明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曾為蓮花寫下一段傳誦千古的散文《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譯文:「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節,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周敦頤獨愛蓮,他以入微的觀察力,先描述蓮花的姿態,再點出蓮花所散發的清香。而三叔公有讓我們親自聞一聞蓮花的香氣,是一種淡淡的高雅清香,不冶豔不張揚。宋代的周先生將蓮花象徵君子的不同流合汙,不取媚於世的高尚品潔。文學的探討汗牛充棟,筆者就不在這邊班門弄斧。倒是有一篇探討愛蓮說的好文章值得推薦給大家(「濯清漣而不妖」比「出淤泥而不染」難多了,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而筆者是地球科學老師,試著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切入解析濂溪先生的《愛蓮說》,希望他老人家不要生氣。
「出淤泥而不染」描寫的是蓮的地下莖生長於水底泥中,葉表面的奈米結構具有疏水性保證了它不會沾染水以及其中的污漬。「濯清漣而不妖」描寫蓮花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豔,而妖不妖豔是觀察者主觀的心理感受,無法用科學觀點來解析。「中通外直」描寫了蓮的莖和葉柄中豐富的維管束組織,使根吸收的水與礦物質向上運輸至莖和葉,葉所製造的養分則輸送到莖與根。「不蔓不枝」描述是水面上的蓮花,蓮葉生在莖上,沒有藤類纏繞蔓生的細莖,也沒有歧出的枝椏,而且一枝荷葉伴隨一朵蓮花。但泥中蓮的地下莖(藕)確實分支很少,地下莖卻很容易向前延伸,分支點與分支點大約在70~120公分,使一株蓮花個體的覆蓋面積擴展得很大,所以說周敦頤是愛蓮賞蓮,但絕對不會是種蓮花的蓮農。上圖的蓮花會由畫面下方,往上不斷延伸,最後滿池塘的荷花蓮田田。
三叔公不只熱愛這塊土地、用心種植蓮花,更從種植蓮花中領悟許多人生各階段的道理,有機會聽他分享這些蓮花的故事和人生體會經驗,那真是一場洗滌心靈的饗宴。這張照片是這次旅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三叔公的左、右手各比著「1」,一手代表是蓮花,另一手代表是荷葉,每片荷葉旁一定會有一朵蓮花依偎在旁,就像夫妻一輩子相依相伴。而蓮花從長出新苗、茁壯、開花、結蓬、枯萎、挖藕的過程,生長過程恰可反映為人的一生。他說所有的夫妻要能百年(蓮)好合(荷),不要藕斷絲連(蓮花的莖折斷可是真的會牽絲)。
蓮花產業是白河地區重要的經濟命脈,算是高經濟作物,整株蓮花從根、莖、葉、花、果、子都有其用途與價值,一年一做,一整年都有不同的樣貌,對於喜歡生態的人,任何季節造訪,都有無窮的寶藏可以挖掘,是珍貴的自然教室。荷花是所有花類中,唯一擁有「花果並蒂」與「可開可閉」的特性,荷花開時或繾綣時含蓄,舒展時隨風搖曳,各有不同風情,一朵荷花的花期只有短暫的四天,每天都會發生展開和閉合的現象,大自然的奧秘令人讚嘆。
白河蓮花的植栽以蓮藕條插枝方式為主,立春過後,蓮農開始栽種育苗蓮花,半個月後,蓮田中慢慢浮出新荷綠意,到了盛夏,整個蓮田即佈滿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葉子與蓮花,展露優雅風情,只要聽三叔公的解說,立刻就能進入異想的蓮花世界。五月中蓮花已陸續開花,但沒有蓮子可賣,所以白河蓮花季都會在每年的6月舉辦,讓遠道而來的旅人有蓮花可賞,又有蓮子可以購買。白河的觀光,從3月中旬開始,3~4月的林初埤木棉道有火紅木棉花盛開,5~7月是浪漫荷花盛開的季節,9~10月的荷梗乾枯,一直到11~12月的蓮藕採收,一年只有一次收成。
「夏採蓮子冬挖藕」是白河小鎮特有的產業風貌,每年的6~9月是蓮子採收的旺季,當花瓣一片片雖風飄落水面,蓮蓬之中的蓮子最為肥美鮮潤,花謝後即是最佳採收時間,蓮農在大熱天下田採摘成熟的蓮蓬,還要再經過劃痕、去殼、脫膜、通心等繁複手續後,蓮子才能食用,平均一分地只能收成三百斤蓮子,而蓮藕的採收無法使用機器,必須全賴人工採收,工作非常辛勞,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人願意從事這項工作,而漸漸有蓮農老化的趨勢。 蓮子是一種非常好的養生食物,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滋補、防癌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以把蓮子當成一種食材,除了可以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還可以有防病作用,是老少皆宜的滋補聖品。
三叔公說,下次再遊白河,不用辛苦的騎鐵馬找蓮花。只要泡一壺茶,守護一朵花,看它花開花合,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