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的一代…青年月領23K 十年原地踱步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5-11-22 02:42
活潑開朗、24歲的趙培志,自台大畢業、當完兵後,先進入一家電腦硬體公司從事銷售的工作,因缺乏電腦相關背景,做得並不順手;經學長介紹,現進入一家系統公司擔任專案人員,他的工作是與各大圖書館溝通,提出解決方案,月薪約35K(3.5萬元),新工作「學以致用」令他很開心。
他踏入職場的感想是,「工作機會是有,但要找到適合的並不容易。」
趙培志很幸運,積極、調整自己,讓他獲得待遇不差的全職工作。然而,世界銀行在10月間發表青年就業問題報告指出,全球年輕人不論是男、是女,住在突尼西亞或是美國,都得為找工作奮力掙扎,報告並以「經濟危機的一代」來形容,將有數以百萬計的年輕人沒有工作和收入,被迫延後進入職場或屈就低薪工作,陷入貧窮。
台灣青年就業者也偏向低薪。主計總處人力運用調查指出,2014年我15-24歲青年有酬就業者的平均月收入為2.3萬元,較十年前增加不到千元。勞動部分析,我青年投入服務業、非典型就業比重明顯偏高,是造成低薪的主因。
2014年我青年就業人數為77.4萬人,逾八成五就業者為20-24歲;約有一半就業者是大學生及大學畢業。
更值得關切的是,我青年有酬就業者中,從事部分工時、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計19.6萬人,占比為25.8%,換言之,每四個青年就業者中,就有一位是非典型就業。
而且,大學及以上學歷的非典型就業更嚴重。大學及以上學歷的青年就業者約有38.3萬人,每三個就有一個是非典型就業者。
勞動部統計處官員表示,我青年大學程度以上就業者,多為剛畢業初入職場或仍在學打工,希望選擇工時較短或具彈性的工作類型,致我青年非典型就業比率高。
2014年我年輕人有酬就業者每月收入平均逾2.3萬元,較上一年增加約600元。官員不諱言指出,年輕人工作收入不高,除因初入職場年資尚淺外,打工等非典型工作普遍亦是原因。進一步分析職類別,官員說,從事專業技能愈高職業薪水愈高,調查顯示,2014年我青年從事專業人員、技術員月薪分別為3.2萬元、2.8萬元,合計占比二成不到;但六成六青年從事「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機械設備操作及勞力工」,月薪分別僅2萬及2.4萬元。
我年輕人偏愛服務業,亦是低薪的原因。勞動部分析,1987年時,我年輕人從事服務業比率僅約37.5%,低於工業的56.6%,但自1990年時開始反轉。去年青年就業者中,有高達七成、約53.5萬人投入服務業,投入工業的人數比重則不到三成,製造業更只有二成,消長極為明顯。
短評:
2000年以來,不管是公務人員或一般行業的初任薪資幾乎呈現停滯的情形,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大環境下,這種低薪的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但消費方面,以炸雞排為例,卻從25元漲到50元翻漲了一倍,「一平一漲」兩者相較下,受薪階級的實質消費能力大幅的下降。年輕人如何尋找出路?
1. 不肯自己努力,只想當靠爸一族
2. 繼續領低薪、天天罵政府
3. 不甘領低薪,培養專業、創造價值
4. 積極奮鬥型,創業當老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