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接單年減2.8% 終結連6紅
【聯合報╱記者劉俐珊/台北報導】 2014.02.21
預測失準,一月外銷訂單跌落「低水位」。經濟部統計處昨天公布一月接單金額三百六十一點一億美元,不及原預測逾四百億美元的「高水位」,年減百分之二點八,終結連六紅。
主計處日前微幅上調我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GDP成長率),一月外銷訂單為春節後首個公布的總體經濟數據,表現卻未如預期。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說,受出貨淡季,美國金融市場震盪、廠商進貨保守,以及春節干擾影響,單靠一月表現判定未來展望「言之過早」。
孫明德說,美國QE(量化寬鬆)退場和二月面臨債務上限協商,若這些不確定因素可在第一季前化解,對我接單反而是好事。他表示,接近年中將開始進入接單旺季。
一月五大主要接單地區,僅歐洲、日本成長,中國大陸、美國和東協六國同步走衰。
經濟部統計處長林麗貞提出警示,大陸積極發展產業供應鏈在地化,對外需求下降,不少產業如電腦業都已獨當一面,將抑制我接單動能,且會愈趨明顯。
至於對美國接單意外下滑,林麗貞說,推估因酷寒氣候影響,美國經濟復甦腳步放緩。
去年十二月接單攀升到「高峰」,以四百廿三點一億美元創史上新高,即使首季向來為接單淡季,且逢春節,經濟部原本仍樂觀預測,一月接單可望延續動能,上看四百億美元。但本月年增率由紅翻黑,林麗貞也坦言「意外」。
前三大接單貨品中,資訊通信、電子持續成長,但因淡季需求下降,增幅明顯趨緩,各僅百分之零點六和百分之二點七,主要動能皆來自手持裝置組裝代工和相關供應鏈訂單。
反觀精密儀器(以面板為大宗)減幅雖然縮小,卻是自去年五月以來「連九衰」。傳統產業包括化學品、塑膠及橡膠產品、基本金屬及機械等,本月接單均衰退。
林麗貞指出,經濟復甦動能遲緩,但去年二月比較基期較低,年增率可望由負轉正,增幅不大,推測二月後我接單表現會逐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