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悶經濟 從根本做起

【經濟日報╱社論】   2013.12.01

行政院主計總處29日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下修為1.74%,我國經濟成長率已連續兩年低於2%。而景氣對策信號自2011年8月以來,除今年6月之外,大多處於不太景氣的藍燈或黃藍燈。實質國內生產毛額(GDP)過去六年平均成長率只有2.8%,實質國民所得平均更只成長1.4%。經濟這樣長期低迷,然而,大多數檢討都只是從需求面甚至是表象上的結果來看,例如,把責任推給國際景氣不好和我國未能多簽FTA(自由貿易協定),而未能檢討更根本、問題似乎也更大的供給面因素。

國家的總生產是由人力、土地、資本、技術,以及企業家精神等生產要素合作生產出來的,所以經濟成長最根本的努力是要在國內累積更多更好的生產要素,並且建立良好的制度,讓這些生產要素可以有效率且充分被運用,最後再利用國際機會讓產品賣得更好的價格。我國這幾年的問題之一,就是太重視甚至誇大改善國際機會等需求面因素的重要性,卻又未能真正改善,反而忽視了生產要素的累積及有效運用

我國土地的總面積雖然幾乎固定不變,但土地利用效率顯然有極大改善空間,有很多土地被閒置或低度利用。地價和租金的高漲更使企業面對太高甚至付不起的土地成本,例如,在某些繁華地段只要店鋪賺錢,房東就要提高租金,結果經營得很好的商店也要搬走甚至關門。這當然使企業更難經營,而且使大量資金及企業家人才轉向投入土地投機炒作,而減少在真正生產事業上的努力。高漲的房價也會逼使一些人才和產業外移。因此政府不只不該再鼓吹不動產泡沫,更要拿出有效的辦法來降低土地成本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在人力方面,多年來的少子化現象雖然降低了人力供給的成長率,但我們真正最大的問題卻是在人力品質不足或不符合經濟和產業的需求。這主要是教育出了問題。大學過多之主要對策不該是大量引進國外學生來讓不好的學校苟延殘喘,或用退場機制讓某些辦學失敗的人可以變更地目賺錢,而應是努力引導學校透過改善教學內容及提供終身學習等方式,培養更符合社會需要之人才。12年國教的重點應是要因材施教 , 以使學生有多元的發展,而不可只在明星學校招生問題上弄些更複雜且使教育更僵化的制度

資本乃是短期內較能快速累積的生產要素,近年政府官員絡繹出國招商,吸引台商回台,降低營利事業所得稅和遺贈稅,鼓勵民間投資公共建設,說要成立主權基金及要國發基金投資產業,同時又簽了ECFA,每項政策都宣稱會使投資大幅增加。不過整體的結果是這六年每年的實質投資都低於2007年,淨投資甚至只剩2007年的六成,外人投資有時還不到2007年的三分之一。所以促進投資的政策必須檢討。

至於技術創新和企業家精神,我國本來就不豐富,背死書教條的僵化填鴨式教育,持續扼殺年輕人的獨立思想和創新能力,投機活動和國外投資機會也引走了很多創新人才和企業家。剩下仍願創新創業的人卻很難得到金融業的支持,證所稅也是對投機成分較高的上市股票買賣課很輕的稅,而對新上市等新創企業卻課重稅。政府要領導的新產業則多為外國已發展成功,我國很難超越的產業,而非真正創新產業。所以我國的創新和新企業家也很難發展。

以上各項基本生產要素未能快速累積或改善,從供給面或生產能力上來看就必然無法快速成長。請政府和全民正視這個問題,不要再只等國際景氣復甦,只喊要國際合作,而自己的努力不足。


全文網址: 打破悶經濟 從根本做起 | 社論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8330876.shtml#ixzz2mDlPIg3m 
Power By udn.com 

 

本篇文章點出了台灣政治、經濟、教育等重要的問題: 

1. 「太重視甚至誇大改善國際機會等需求面因素的重要性,卻又未能真正改善,反而忽視了生產要素的累積及有效運用

盲目的追尋市場需求,而忽略了經驗的累積與技術的傳承,學生常常問我「唸書要做什麼?」我的回答是「厚植實力,奠定基礎」。在我的觀察,他們絕大部分只是要「分數」與「名校」,所以他們喜歡學一些速解與招數,但缺忽略真正的內功:「閱讀分析與邏輯推論」。當我在分析題目與推演邏輯時,他們覺得麻煩又愚蠢,以為自己答對已經懂了。

前幾天在檢討定期評量的考卷,某生趴者睡覺,我請他站起來(並沒有責罵他),他回應說:「我考100分,不能睡嗎?」我回了一句:「考100分不代表你都會了,聽一聽你不會有損失。」最後再附上一句:「哀,莫大於心死」然後請他坐下。還好隔天一大早,學生自己跑來辦公室道歉。

台灣的社會傾向於追求「表面而非內在」、追求「廉價而非實用」,教育如此,經濟亦是如此。

 

2. 「大量資金及企業家人才轉向投入土地投機炒作,而減少在真正生產事業上的努力」

長期低率的環境,讓有錢人(資本家)以便宜的資金成本炒作土地與房地產,向銀行借錢炒房,發行股票套現買樓,亦或是賣股票炒土地。這些現在不斷在台灣上演,「企業家」不再是企業家,因為他們已缺乏經營企業的動力。當房地產再次泡沫時,那些擴張信用投資房地產的投機客,將會面臨重大的虧損壓力。倘若房地產持續的炒高,那麼所有的受薪階級將會更苦,因為物價可能因高額的店租而調漲。要解決此問題,最有效率的方式既是「調高利率」一途。

 

3. 「人力品質不足或不符合經濟和產業的需求

少幾所學店,多幾所技術學校,培養技術人才。德國務實的教育理念與堅強的技職學校,把一件看似很簡單的工作系統化、標準化。大學之門太寬了,寬到沒有品質,這種廉價而沒有品質的大學教育,能培養出什麼樣的人才呢?美國許多長春藤名校的學費很貴,確有很高教育品質。就如同一家企業,如果只追求營收的成長,而忽略毛利率及營益率的衰退,那麼這家企業勢必將走入衰敗。

 

4. 背死書教條的僵化填鴨式教育,持續扼殺年輕人的獨立思想和創新能力

12年國教聲稱「免試入學」,卻人人要參加「會考」,難道「考」,非「試」。

拿掉僵化的入學考試,教學才能活化。九年國教的實施30多年,國小的教學方式越來越靈活,因為無須面臨升學考試。在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下,一本課本不需要教完,教師才有足夠的時間發展「教學活動的精緻」。也才不需要一再地反覆演練題目,以應付升學考試。

拿掉升學主義,現在的教育幾乎可以說是服務業,有家長大量意見的參與,大部分的家長只重視「智育」,希望孩子有好的高中或頂尖的大學(德育、群育幾乎都被他們忽略的),要學校老師單獨去對抗「升學主義」,那猶如刻舟求劍,緣木求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賢哥不錯 的頭像
    賢哥不錯

    談股論經~~~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