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則退:習近平團隊面臨的瓶頸

中共總書記兼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今日接任國家主席及國家軍委主席,完成了中國大陸黨政軍領導團隊的全面交接。瞻望前路,此次交接若只是停留在「胡規習隨」上,而不能有所超越、突破瓶頸,恐將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之虞。

我們曾指出,胡錦濤團隊的十年治理,在內外各方面均取得了相當顯著的成就,但也皆面臨了難以突破的瓶頸;習近平團隊可謂正處在瓶頸地帶,不免面臨不進則退的風險。

正當習近平團隊接任之際,可從幾個指標性問題來探究其所面臨的內外瓶頸。一、民生治理:氣水奶房。二、國際情勢:朝鮮核試及釣魚台。三、兩岸關係:連習會。四、政治改革:《南方周末》事件。

民生問題的瓶頸,或許可以氣(霧霾)、水(飲水污染)、奶(毒奶粉)、房(房價飆漲不下)為指標。這四個問題,總而言之就是「安身立命」的問題,亦反映了政府治理的失能與失敗。霧霾及水污染的問題顯示,生態體系已經不能承負現在的生產及生活方式;毒奶粉及地溝油等,則反映社會道德在商業活動中已嚴重扭曲;再者,社會主義政府既是全國唯一的地主,房價失控至此,自應問誰是始作俑者。倘若空氣及飲水的安全不得保證、社會道德墮落,而土地為國家所有但百姓卻一屋難求,此時瓶頸的問題自已大於發展的問題。

國際問題可以北韓核試與釣島事件為指標。北韓已然從北京的政治籌碼變成了政治負荷,釣島問題則破壞了自鄧小平以來「韜光養晦」的守勢外交;此時此際,舉世皆在注目,美國針對中國的「重返亞洲」及「再平衡」將如何發展。此刻北京的對外情勢,可謂是樹欲靜而風不止,「鬥而不破」的分寸拿捏不易;「不鬥」,則別人會騎到頭上,但一旦「破」了,亦不可收拾。因而,回過頭來仍應走「以經濟御外交」的路線,藉大陸作為世界工廠及世界市場的地位,透過RCEP等架構,來穩定政治及外交的局面,這也是北京有待突破的瓶頸。

連習會則是兩岸問題的指標。二月底的連習會中,連戰提出「建立一種(尚未統一的)平衡、對等、有效的政治架構」之主張;又稱「一九四九年來的兩岸當局互不隸屬,這是客觀事實」、「(兩岸)一方面分工治理、相互尊重,一方面加強合作、謀求雙贏」。習近平團隊能從連戰口中聽到這些話,應當感知這其實已是台灣民意在兩岸問題上的「底線」。而連戰此行,反而主動回應中共十八大政治報告所指「探討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並提出「建立平衡、對等、有效的政治架構」之主張,已然點出了兩岸關係的瓶頸所在。如何正視兩岸「尚未統一的特殊情況」,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這是習近平團隊無可旁貸的歷史責任,否則難道仍要回過頭去再空喊十年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最後談政治改革,藉《南方周末》的元旦特刊事件為指標。薄熙來案將在習近平團隊任內審判,但這只是「果」,而不是「因」;「果」是薄熙來將受制裁,但「因」則是一路走來「黨高於憲法/黨外於憲法」所造成。北京即使認為「中國不能照搬西方民主那一套」,但若謂中國社會主義式的民主就是「黨高於憲/黨外於憲」,恐怕也沒有人敢開這個口。如今,「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儼然已經變成了「有四個堅持的資本主義」,國家治理如何可能實現公道正義?又如何能夠避免黨政機構的腐敗?

今年元旦,南方周末特刊的題目是〈中國夢,憲政夢〉,卻被改頭換面成〈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接近夢想〉。試問,審稿者在迴避什麼?為何談及憲政連夢都不准作?胡錦濤在十八大說:「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其相對的意思應指「人民應在憲法和法律的保障下活動」。而習近平也說:「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實施。」但是,這部憲法有「生命」嗎?或者,這部憲法的實施是否有了嚴重的「瓶頸」?

北京應當注意的是,不只是劉曉波等民運或維權人士才主張「回歸憲法」、「以憲治黨」、「以憲保民」;像南方周末年輕一代的知識分子及「小資」,皆亦有「中國夢,憲政夢」。習近平團隊若闖不過這個瓶頸,恐怕中國的治理就會陷於不進則退。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聯合社論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