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票的重量》讀後心得〈一〉全球七大短缺

作者:黃國華

全球七大短缺:亨利克‧慕勒(Henrike Miller)提出《全球七大短缺》

第一短缺:人口

面臨三個人口嚴重問題,

1. 2030年地球總人口開始減少,歷史罕見

2. 富裕工業國家人口老化,具有高生產力的人口減少

3. 納稅人口的短缺,造成債臺高築

正面思考投資方向,

1. 佈局人口老化速度比較慢的國家或區域

2. 尋找人口老化利多的產業(個人所加註):生技醫療(新藥、醫材、長期照護)、智慧控制(機器人、安全監控、保全、自動化設備)、節能環保。

第二短缺:靈魂

根據慕勒對靈魂的定義:「靈魂是用知識與資訊創造出來的東西!」

「全球化」是一種缺乏「靈魂」的活動

「一旦經濟體沒有原創與創新的靈魂,那麼他就得面臨中國之類的山寨大國做大量且便宜的競爭」

慕勒:「這個世界到處充斥非原創產品、全球工業化生產過度氾濫,短缺的是內涵以及能夠創造內涵的人才。二十一世紀全球數十億低素質的人口整合到世界經濟體裡,造成薪資與價格的壓力,未來每個人都要面臨工資降價,無法取得知識職務的人,註定失敗、貧窮與凋零,不管是個人、企業與社會皆是如此。」

投資省思:高毛利率大致上可以代表擁有較高原創靈魂的企業,台股產業以電子類股為主,其中具有較高毛利率的包括:聯發科、台積電、工業電腦、類比IC、安全監控、光學鏡頭等。

作者所提的產業大致上非常的精確,唯獨少數的類比IC設計的企業,因產品的需求下降或面臨高度的競爭,例如6286立錡、8081致新、3438類比科、3527聚積近期都出現破底的情形,原因無非是營收的下滑,或更嚴重的出現毛利率下滑。

台灣的新出路,「非標準化」、「獨特性」、「在地化」與「創新型產業」。

教育省思:過去台灣的教育以升學為導向,大量的灌輸知識,以應付升學考試。二十一世紀過了13年,台灣的教育改革(先是廣設大學,進而推行九年一貫課程,到現在的12年國教),充其量是升學管道的改變。教育領導者(上達教育官員,下至校長主任)的思維,仍然傾向「考試領導教學」,push老師去追求升學率。現代許多的恐龍家長,不敢要求自己的小孩,捨不得孩子吃苦,反倒要求老師配合他的小孩。

第三短缺:時間

所謂的時間是「具有高度工作技能者的工作時數」,在年輕人口逐漸減少的情形下,未來工作者的工時必須要跟著提高,才能維持合理的生產力。延後退休年限去追求越來越低的工資,「溫飽」的難度將會越來越高。

從美國、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失業率的持續攀高(尤其是年輕人的失業),在未來的社會中「尼特族」的比率也將會越來越高,若長期的失業,更會被摒除在失業率的計算公式中,整體社會的生產力必然會更為低落。

這個世代的青年人(20~30歲)有幾個特徵:

1. 缺乏企圖心:成長的家庭環境與社會的整體氛圍所致,不能全怪他們

2. 缺乏存錢的動力:薪資偏低,物價偏高(尤其是房價)「青吃都不夠了,如何晒成干?」從年輕人的觀點來看,這既是「世代掠奪」

第四短缺:能源

「能源的短缺與產地更邪惡集中化,未來地緣政治的風險只會更加劇烈。」

第五短缺:權力

「我們的世界已經度過許久的穩定和平歲月,大規模戰爭與大區域性的革命活動似乎早已離我們遠去;其實,這些權力之間的不穩與矛盾,以及政府能力普遍力有未逮,總有一天,這些權力的矛盾所造成的短缺,會迫使各國政府不斷地擺盪在極權—抗爭—無效率—極權的全球化宿命下而一事無成。」

第六短缺:土地

這裡的「土地」,指的是「農地短缺」.......食物短缺

1. 畜牧業所需的飼料農作物耕地

2. 生質燃料的耕種,減少了人類的食物

3. 城市人口超越鄉村人口(a. 非都市土地的加速荒蕪、b. 都市土地的價格發生不理性的波動)

第七短缺:水

工業發展、畜牧養殖、民生用水都加速了水資源的污染。在發展與環保之間必須取得平衡點,仰賴政府政策的制訂,以及人民用水的正確觀念。

 

本書有關房地產的論述也十分精彩,作者從多種的面向理性的看待房地產,找時間再與各位分享個人買房地產的心得與想法。精確的說,個人買房是為了不想幫房東繳房貸,順便強迫自己存款,稱不上投資。

作者認為房地產投資的關鍵不在「地點」,而在「時機」,這一點與股市的投資有其共同之處。在非理性的市場,才能夠有超額的利潤。.......有空再寫嚕

arrow
arrow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