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日本的貨幣政策 是美國經濟的災難
鉅亨網 編譯 郭照青 2013-01-12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決心要挽救日本下滑的經濟。今日,他宣布了一項1170億美元的振興經濟計劃,在二周內,日本央行將連二次在政策會議上,考慮延續寬鬆的貨幣政策。
在安倍的壓力下,預期日本央行將擴大購買政府公債,並將通貨膨脹目標擴大一倍至2%。預期此一行動將壓低日元,以提振出口與日本經濟。
歐元太平洋貴金屬公司執行長Peter Schiff說,日本的貨幣政策將會傷害日本與美國的經濟。
「日本不需要更高的通貨膨脹,」他說。「他們其實需要日元走強,利率上揚。他們需讓經濟重整,縮簡政府規模。然而,他們準備做的,卻是重複過去20年錯誤的事。」
他說,如果日本通貨膨脹上升,日本民眾可能賣出低殖利率的日本公債,轉而買進較高殖利率的貴金屬與其他資產。如此可能迫使日本央行買進更多的日本政府公債,而非美國政府公債。
這件事為什麼嚴重?因為日本是外國中,美國公債的第二大持有國,僅次於中國。如果日本央行減少購買美國政府公債,美國財政部將被迫填補這項空缺,Schiff說。
「這意味將印更多鈔票,美國通貨膨脹因而將會上升,」Schiff補充說到。「最後,外國央行都不希望再買美元,因為美國持續印鈔票,購買負擔不起的產品。」
前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理事Randall Kroszner說,日本需要改變政策,但不是按照Schiff建議的方式。
他說:「新首相安倍的經濟復甦計劃中,最優先項目應是強化日本央行,使其了解,該做的是讓通貨緊縮反轉,讓復甦紮根。」
Kroszner建議日本央行,持續積極買進日本政府公債,但不需表明該政策只是暫時性措施,一如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落入衰退之後,該央行的做法。
安倍經濟學…短期糖衣 長期毒藥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 2013-01-12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從去年十二月勝選迄今,針對日本經濟連下猛藥,使「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聲名大噪。具體措施包括:提高通膨目標,推動日圓貶值,及擴大公共支出。三板斧既快又重,短期間已在金融市場收到立竿見影之效,預估今年經濟也將止跌回升。但由於各項政策間存在矛盾與衝突,因而對長期經濟埋下危機。
日本過去七年先後由七位首相當政,但經濟問題照舊:通貨緊縮、日圓強勢、人口老化、生活成本昂貴。最近經濟又陷入十五年來第五次的衰退。因此「安倍經濟學」可謂對症下藥,且相當及時,短期效果已開始顯現。
安倍以提高通膨目標來結束通貨緊縮,作法雖屬正確,但不應該公然指示日銀如何達成目標,因為這將使日銀喪失獨立性,市場對日本公債信心下降,殖利率上升,造成政府負債更加沉重。
其次,日圓貶值雖對出口有利,卻也使原料進口成本提高,並引發與鄰近國家的匯率戰,不僅將抵消掉一部分貶值對出口的好處,同時可能使通膨失控,尤其是油、電價格。消費者還沒來得及享受到經濟復甦的好處,反而要先承擔物價上漲之苦。
第三,政府擴大公共支出以刺激經濟,並由日銀多印鈔票購買公債;如此政府不必擔心借不到錢,又能使通膨回升,似乎一兼二顧。但通膨率如果當真升到百分之二,而日本公債殖利率卻只有百分之一,則公債的投報率淪為負百分之一,公債市場勢必重挫,不但使安倍以債養債的作法難以為繼,也將使日本金融業蒙受重大的公債投資損失,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住友三井資產管理公司資深經濟學者武藤弘明指出,安倍對經濟猛打強心針,卻對財政紀律視若無睹,日本長期公債殖利率勢必上升。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也指出,安倍只推出短期政策,卻並未見到任何使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大膽新政策。他必須為日本訂出新的發展方向,大幅解除經濟管制,鼓勵更多女性進入職場,並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以開放市場。政治人物有第二次機會者不多,希望安倍不要浪費掉。
~~美國印鈔票(QE)的主要目的在「降低失業率」,日本印鈔票的主要目的在解決「通貨緊縮」及「增加出口」。一旦「熱錢」解決不了問題,又進一步的造成「失控」,對全世界的經濟而言,將會是一場「災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