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台灣有多少希臘元素?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5-07-16 02:30:29 

希臘危機本質上是一個困境:一困於紓困與改革間的矛盾,二困於改革理性與反改革感性間的兩難,三困於歐元實驗架構的重大缺陷(缺乏一個與統一的央行及貨幣政策配套的統一的財政部及財政政策),所以看來無解。短期間,無解之解就是「拖」;長期間,實在拖不下去時,兩種可能,一是分,歐元區與希臘兩敗俱傷,要不就是歐元實驗升級,建立財政部,但後者機會甚微,因為它需要一個有大智慧、大格局、大使命感又能孚眾望的政治家,而且還要碰上極佳的機遇。

希臘命舛,運也不濟,很容易被一些處境際遇類似的國家引以為戒。近來台灣即在熱議希臘問題,觀點有二,一種悲觀,認為「台灣未來會很希臘」,甚至「會比希臘更慘」,一種樂觀,認為「絕對不會」。

究竟怎麼看?根據方法論,首先還是先把「希臘為什麼希臘」的主要背景及因素做一舖排梳理,然後再拿台灣對照,才能做出判斷。

希臘之所以希臘,主要原因有:一、政黨政治、選票政治、支票政治。政黨與政客當選要靠選票,選票要靠(政策)支票。開支票沒有財源,就想辦法借,也就是發債。選民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他們對債沒有感覺,不過就是一堆數字,而且還債也是以後的事。

這並非希臘獨有,幾乎所有搞政黨政治的國家,都不能倖免。這讓各國國債占GDP比重愈來愈高,美國130%、日本240%、希臘160%如此,台灣也是,整體債務(含各種年金、退撫、勞保等隱藏性債務)占GDP比率已高達150%。

二、經濟紀律(包括貨幣與財政)鬆弛。當今全球市場經濟有兩種模式:流行於大多數地區的是「凱因斯模式」,傾向以持續擴張的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

美、日等國不斷採取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印鈔買債,及不斷提高舉債上限等屬之。另一種可稱為「奧地利學派模式」,以海耶克為代表,奉行者不多,主要集中在中歐、西歐及北歐少數國家,特別是德國,強調嚴守貨幣紀律與財政紀律,不濫印貨幣、不亂發國債。希臘明顯是走「凱因斯模式」,它加入歐元區,不能亂印鈔票,卻大量舉債,而且賴債。此等作風當然被主要債權人的德國所排斥與厭惡。

 

台灣是個什麼派?貨幣紀律有世界最佳央行總裁彭淮南把關,問題不大;財政紀律則令人擔憂,中央之外,部分地方政府更已近乎失控。

三、民族性。希臘借債賴債成性,幾乎成了民族性中的基因。近200年的近代史中,有90年呈負債累累,其中破產賴債多達七次。另外,希臘地處地中海,生活悠逸,好享受、惡勤勞。與之對照,台灣人民勤奮、認真、刻苦、耐勞、聰敏,又不輕易借錢舉債。台灣與希臘,民族性堪稱南轅北轍。

四、貨幣因素。受2008年金融海嘯衝擊,冰島第一個爆發金融危機,如今已度過難關,主要靠貨幣大幅貶值,恢復了競爭力。希臘受制於歐元,貶不了歐元,叫苦不迭。當年希臘為加入歐盟,是做了假帳矇騙過關,如今看來是害人害己。這一條,台灣當然也不適用。

所以,希臘現象的四個因素中,台灣有其二(惡質政治生態與漠視財政紀律),無其二(民族性及貨幣因素)。台灣引希臘為鑑,是必要的;有人樂觀,有人悲觀,也都有其道理。不過,必須要看到的是,在希臘現象四因素外,還有一個是希臘尚不顯著,但台灣卻有,而且是愈來愈不利的因素,即人口老化加少子化。這個因素會極大程度地拖累甚至惡化一國財政,在當今許多國家已普遍存在,尤其是日本,且此一趨勢極難扭轉,唯一例外是新加坡的青壯人口引入政策。

準此,台灣會不會真的希臘化?看來已是2016台灣新領導人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來看看今週刊切入第二點:經濟紀律(包括貨幣與財政)鬆弛

洪秀柱沒搞懂 台灣會希臘化的真相

引用年金數據 只看過去,不提未來

出處 / 今周刊 969期    撰文 / 楊卓翰

當醫師告訴你可能患上不治之症,得及早治療,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當然是弄清楚病根,不放過任何惡化的可能。但是執政黨遇到國家病症,第一個反應都是極力掩飾,美化現實,然後置之不管。這,才是真正的希臘化。

台灣會希臘化嗎?自從希臘瀕臨退出歐元區之時,與他們同樣擁有優厚退撫制度的台灣,也被迫正視年金改革的問題。本該是我們趁此大力推動改革之時,沒想到部分政治人物拿出片面數據,掩蓋事實,重蹈希臘二十年前的覆轍。

希臘今天的慘狀,難道先前都毫無警覺?當然不是。早在二十多年前,希臘就意識到問題,將改革方案送到議會,但因民間反彈太大及政治惡鬥,改革最終落得一場空。

同樣的,台灣雖已在兩年前把公務人員的年金改革方案送到立法院,但如今仍石沉大海。兩年前,總統馬英九急急召開的年金改革小組,也已悄悄解散,歷史的發展與希臘驚人相似。

而政治人物帶著選民一起逃避現實真相,又豈是希臘政治人物獨有現象!七月十三日,國民黨準總統參選人洪秀柱更在臉書發言:「台灣不是希臘!希臘的公務員支出與勞退,造成希臘龐大的財務負擔,我國則是不斷改造中央政府組織,逐年接續推動年金改革措施……,軍公教退撫支出占國家總預算比率逐年下降。」

真相一:負債累累的財政,無力負擔退撫黑洞

退撫支出逐年下降?洪秀柱使用支出占中央政府總預算比率,但是公務員退休金的提撥,還包括地方政府等洪秀柱沒有算進去的「苦主」。單看中央政府預算,難以看到年金對財政的全面衝擊。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電子書」,退休撫卹支出占各級政府實際歲出的比率沒有下降,而是像殭屍一樣咬著台灣歲出的八%不放,近年更有上升趨勢(見左頁表)。換言之,退撫支出占政府歲出比率的上升,代表已經排擠公部門其他支出,政府的錢越來越多花在退休人員身上。

除此之外,洪秀柱只提過去,沒有提到台灣未來狀況。事實上,隨著台灣人口快速老年化,退撫基金的給付只會增加,永遠不會減少。

根據民國一○三年銓敘部發布的《退撫基金第五次精算報告》,退休金給付未來每約十年,就會倍數成長!今年公、教、軍三類退撫總給付是六一八億元;民國一一三年,退撫給付變成一二九四億元,成長一倍;再過十年,民國一二四年,退撫給付規模變成二四一三億元,再成長一倍。

退撫支出呈倍數成長,相應的退撫基金收入卻停滯。民國九十三年,退撫基金支出占收入還是「健康的」四一.五%,但今年退撫基金支出占收入變成入不敷出的一○五‧六%,也就是向在職的公務員收十元,卻要付給退休者十.五元。不但隨著在職及退休公務員人數比率擴大流血;而年輕在職者也越繳越多,退休給付金額也只上不下。台灣,正在精準地複製希臘的世代衝突。

未來退撫短收造成的財政赤字,誰來付?退撫的財政赤字唯一手段是透過舉債,讓全民及下一代承擔。

雖然台灣債務結構的確比希臘好上許多,但中央政府舉債空間,已經接近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四○.六%上限,加上未列入《公債法》規範的潛藏負債,台灣已有二十四兆元的負債,是台灣GDP的一.五倍。

有人說,台灣債務結構跟希臘不同,台灣都是內債,跟日本類似,不像希臘是外債,意味著台灣不會走上希臘之路。但日本有全世界最大、財務又健全的GPIF(政府年金投資基金)吞下大量國債。日本公債超過八○%都是公共退休基金和銀行持有,若退撫年金再不改革,台灣的「零外債」又能持續多久?不論外債或內債,最後都是我們的下一代來償。

真相二:勞保破產只是遲早

公務人員退撫支出雖然令人擔憂,但這只是台灣希臘化的其中一個因素;另一個因素,則是民進黨「冷處理」的勞保破產問題。勞保退休金給付的退休所得替代率,雖然不如公務員優渥,但是面臨破產的命運,仍是一樣嚴重。

根據最新的一○一年《勞保費率精算期末報告》,勞保年金的財務,也不可能永續。報告預估,勞保基金在民國一○七年,就會陷入像退撫基金般的入不敷出,最終會在民國一一六年破產,潛藏負債也有八.一兆元的規模。

勞保與退撫的給付金額占財政支出,在民國一一四年,就會到達二三%,與希臘目前的水準相同。在同一年,根據國發會預估,台灣的人口結構,也從現在老人(六十五歲以上)占人口比率的一二%,邁入二○%的「超高齡社會」。算一算,就是十年之後!

的確,台灣經濟不像希臘般千瘡百孔,失業率、經濟成長率也都具相對優勢;而短時間內,勞保、退撫還不會破產,但問題會在十年後爆發。

台灣會不會希臘化?就像經濟部部長杜紫軍說的,「只要台灣改革,就不會希臘化」。政治人物與選民應該要認清事實,而且我們的時間,比想像中更少。

台灣經濟雖比希臘健康,但產業升級陷入困境也是事實。若未來經濟一片美好,或許問題嚴重性可稍緩;但台灣今年出口貿易已連續五個月衰退,警訊不斷響起,若再不斷否認自身問題,拒絕改革,台灣就會希臘化。

 

短評:

期待改革的聲音應該要越來越大,進一步的形成共識,給予政治人物壓力
希臘給予退休公務人員高額退休金,以本身的財政收入是完全無法負荷只好不斷地的提高舉債
從國家永續發展的觀點來看,這基本上就是一種世代的剝奪

感念團塊世代為台灣努力了一輩子,建立一個富裕的家園,免於戰火、免於貧困
但,是什麼因素,造成台灣人口即將步入衰退?
人口,是國家經濟發展的背景因素,一旦衰退,扶老比會持續攀升
每個年輕人要撫養更多的年長者,也負擔更多前一代所殘留下來的債務
加上高所得替代率的退休金制度,所造成的潛藏性負債,更是一個財務大坑洞

能改革的不是哪一位政治人物,而是人民的共識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退休金 希臘 負債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