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經院院長吳中書 用經濟專家之眼 樂看台灣之美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14-02-16

全球經濟在過去2年面臨復甦步履蹣跚、甚至面臨停滯成長的壓力,也導致高度依賴出口的台灣經濟成長率(GDP)不斷下修,甚至面臨保3、保2甚至是保1的無奈,好不容易捱到遇見隧道口的光芒,經濟似乎有復甦態勢的同時,國際市場卻又有美國QE3將逐步退場、中國經濟調結構的挑戰、甚至資金大幅出走新興市場的恐慌等因素攪局,究竟對於風雨中飄搖的台灣經濟復甦有何影響?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中書在專訪中,仍積極表達樂觀看待未來台灣的機會,眼神中更難掩對台灣經濟的期許。

問: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策官員2度決議QE3再減碼100億美元至650億美元,請問吳院長看QE3完全退場的時機點將落在何時?而在退場的過程中,有哪些風險需要留意?另外,院長認為台灣有哪一些優勢可吸引國際資金繼續停駐?

答:由於目前美國通膨率不到1%,對於物價不構成壓力,我想,若FOMC每次開會皆決定以這種速度讓QE3退場,約在年底至明年初就會退場完畢,不過,首度升息預計在明(2015)年中旬以後才有機會開始。

吳中書表示,貨幣政策退場多半會丟震撼彈來試水溫,QE3緩步退場也是如此,觀察去年底第1次宣布QE3將減碼時,國際股市不跌反漲,而這次1月下旬宣布第2次退場,顯然看到國際股市震盪加劇,一度引發市場軒然大波,擾亂一池經濟春水,因此預期,接下來因QE3退場造成的市場震盪仍難避免。

不過,吳中書表示,市場仍無須過於擔憂,因美國也深知「經濟復甦的信心要優於QE退場的壓力,才會繼續退場,若因QE縮減引發對股市更大的衝擊,退場的時間點就有可能會延後」。

吳中書進一步指出,新任聯準會主席葉倫對QE政策的有序退場、與暫不升息立場與伯南克的想法可說是一脈相承,但在目前FOMC內鷹派的聲音越來越大下,因此,可合理預期FOMC每次會期都會宣布QE退場100億美元,金額應不至擴大,這樣下來,QE退場既可滿足鷹派的要求,也可給市場預期並喘息的機會。

QE3退場非緊縮政策 惟留意年底市場對美國將升息消息的擔憂

他強調,QE3退場定調為「減少寬鬆」而非緊縮,但應留意今年底後市場將要面臨對升息的擔憂,但吳中書也提醒「其實經濟大好時,升息不會有太大影響」。

吳中書更認為,於台股蛇年封關期間國際股市大跌主因為中國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降至50.5,較上月回落0.5,創下6個月新低紀錄,「這才是驚嚇市場的主因」,而非QE3逐步退場。

新興市場漲多勢必修正!齊漲難 應慎選釘住美元交易的市場

至於新興市場的走向,吳中書坦言,不可否認之前因國際金錢竄流,「金磚四國漲得太凶,已超過基本面可以解釋」,恐將面臨修正,雖然無法再像日前幾乎全數新興國家股市齊漲,但部分國家如緬甸、寮國和菲律賓等基本面都還不錯,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條船。

吳中書說,新興國家本屬淺碟型市場,若出現恐慌性的預期,恐怕波動將更為劇烈,,不過只要避開高通膨率、舉債相對高的國家,而選擇以美元交割、直接釘住美元交易的市場,就毋須過於擔憂。

 

問:台灣經濟成長遲遲無法見「U型反彈」,近2年來只能說是「緩步」、「貧血型」的復甦,問題只是出在全球景氣嗎?而台灣本身有甚麼樣的經濟結構問題待解決?

答: 2008年金融海嘯是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全球經濟面臨最嚴峻的考驗,也因此各國於2008-2009年間極度寬鬆,「藥用的太猛」,但藥效退了後,歐洲、美國債務問題浮現,再加上中國正處經濟結構調整。對於全球經濟衝擊的時間也就拉長,從近2年觀察,市場的確付出代價來調整各國財務問題。

過度追求GDP數字 忽略如何實質強化國際競爭力

吳中書不諱言,台灣政府在投資面上的態度「很奇怪」,不景氣時至少要維持0-1%的成長,但連續3年來竟也扮演拖累經濟成長的角色,呈現-6%、-10%和-4%的「順景氣循環作為」這種缺乏安定機能(Built-in Stabilizer),耐人尋味。

另一方面,台灣太重視經濟成長的數字了,卻很少去探討如何凸顯競爭能力,特別是人才問題、土地適用等整合性的問題。吳中書認為,我們無法去影響外需,但卻連制度和法規上的改革都做得很少,才會有長期競爭力逐漸喪失的雜音。

各產業新品牌竄出打入國際市場 肯定台商韌性!

所幸,吳中書樂觀指出,台灣在2009-2012間平均經濟成長率還是比競爭對手韓國高,且台灣有些自有品牌逐漸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不僅是電腦、手機品牌,就連工具機、紡織業等也出現跨業整合,餐飲品牌也陸續在大陸闖出名號,中小企業蓬勃的生命力,除了體現台商的創品牌的能力和台灣人的韌性外,在動盪的經濟環境下更凸顯「台商隨機應變的能力很強」,也因此,國際機構在評比台灣競爭力時「並不差」,顯然台灣還是具備部分優勢受到矚目。

另外,他也表示,外資1月仍持續淨匯入8.01億美元,已自去年9月起連續淨匯入5個月,儘管日前有賣超台股跡象,「錢仍留在台灣」,顯示外資並未看壞台灣;再加上政策面上,今年兩岸服貿協議過關機會大,將對台灣在大中華和東協市場的重要性明顯提高。

開放中的市場最受矚目 台灣政策面鬆綁有利資金駐足

談起台灣具備的優勢,吳中書說,台灣政策面開放中,且資本夠豐富,兩岸金融的合作加速,都是吸引資金駐足的原因,雖然政局上依然紛爭,然任何國家都有其本身問題,不必因此悲觀。

青年失業率高?台灣職缺不少 端看年輕人做不做

對於青年失業率高的看法,他認為「青年失業率一直是各國的問題」,事實上年輕人不確定性本來就高,能快速調整、轉換跑道不是壞事,台灣不是沒有職缺,有的工作如保全、餐飲業都是年輕人不難掙得的工作,但因文化、教育特性,多數求職者只看位階、報酬,而非將工作本身看成一種價值,社會在高等教育的價值觀仍有待加強

 

問:台灣房市已經走了10年的大多頭行情,而QE將退場的消息的確已引發國內房市買家的觀望,台灣不管是投資客、已購屋的首購族不久後也恐將面臨升息壓力,這樣對於台灣的資金流動會有甚麼樣的影響?而房市將開始走空了嗎?

答:台灣房市從2003年起出現大多頭,主因為市場資金夠多、遺贈稅調降、與鄰國大都市比價關係,以及國外資金避險投資等,不可否認,這段期間因國內投資標的比較缺乏,再加上國人「有土斯有財」價值觀和較投機性的操作行為,首善之都台北市部分房價漲超過1倍、甚至2倍。

吳中書說,即便台灣央行、政部和金管會都在打地產,但因借款利率仍低,殺傷力實在不大,且還是有很多有錢人愛買房,因此預期若房市面臨修正,位置優異的市中心房地產價格仍難避免受衝擊,但動搖程度應不致過大,而是議價空間拉大,但有些「炒過頭的勢必修正」,特別是要留意「比較偏遠的地方」。

 

問:今年全球景氣還是存有不確定因素,吳院長可否再深度談之。

答:我認為,今年全球經濟成長風險、也是最必要觀察的風險即是中國大陸的經濟轉型和影子銀行的問題。吳中書解釋,中國銀根很緊,對於其中小企業高利息承作貸款「能拖多久不知道」、「是未爆彈」,所幸,中國上下貫徹政策的能力良好,若真出了問題,以其國力應是可以解決,只是,在解決、轉型的過程中「會很精彩」,也會造成金融市場的恐慌賣壓,「光是調整過程不順,就足以讓市場產生衝擊,更不用說若有些地區銀行若傳出倒閉消息」。

吳中書進一步指出,中國人民銀行正面臨兩難,究竟要如何調控房產價格又能讓市場寬鬆。

除了中國之外,吳中書認為,美國轉強復甦、而歐洲最壞狀況已經過去了,但部份新興國家炒過頭的,將因QE3陸續退場產生壓力,就怕會有「骨牌效應」,造成新興市場區域不穩。 

 

台灣的教育習慣性的以「成績」及「志願」當作是學習的「目的」

透過反覆的練習與測驗,製造出一部一部的考試「機器」

「升學」不再是尋找「學問的內在價值」,只是「社會階級的符號」

於是當孩子考上「第一志願」的大學,象徵著抵達學習的終點

因為在求學的過程中,「他」從未發現自己的潛能在哪裡

如何追尋更高的學問? 如何培養出創造力?

認識自己,發展潛能,才能培養出「專業」

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的老師及家長,還沈溺在「萬般接下品,唯有讀書高」

求學,內在價值是什麼?

工作,內在價值是什麼?

賺錢,內在價值是什麼?

婚姻,內在價值是什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吳中書 工作的內在價值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