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益興下台 12年國教「算」不清

【聯合報╱吳榮鎮/教育部前訓委會第三組主任(屏縣鹽埔】   2013.10.24

教育部政次陳益興的下台,他雖然百般無奈,卻也印證了台灣的教育成本、價格及價值,一直沒有受到朝野的重視與精準計算。學校教育活動的費用所支付的成本、向學生收取學費的價格,以及教育給學生所帶來的價值,三者是否等值的爭議雖然已久,朝野卻都不敢面對這個問題。

就以廣設大學政策為例,它的教育成本、價格與價值一開始即沒有被精準的計算。當時,教育部屢次開會評估廣設大學時,雖有事務官員不斷提出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數據供政務官參考,質疑廣設大學的必要性。但是,當時教育部長迫於民粹的壓力,不但拋棄教育應有的規律,反而邀請政治壓力團體成員參與內部會議,並主導體制外的各種委員會,甚至讓他們參與教改業務及研究案,其結果卻造成一批靠教改攫取利益的新貴,教育資源稀釋、大學文憑貶值、大學倒閉、學生就業困難、無法償還助學貸款等亂象。如今,面對大學辦學的災難,朝野政客卻互相推卸責任。

十二年國教政策也跟廣設大學一樣,始於民粹政治綁架了教育體制。九十三年一月十五日,陳水扁參加「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新館」開幕致詞時表示,政府正積極規劃十二年國教,希望以五年時間建立優質與普及的高中職教育環境,於九十七學年度起啟動「K加十二」的國民教育體系。九十八年為求政黨輪替,馬總統承諾十二國教免學費政策,如今這個承諾跳票並不意外。因為它的教育成本、價格與價值從未曾被精準計算。

教育部說,推行十二年國教主要目的是要推動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均質和優質化,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但是,根據台北市教師會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北市教師反對免試入學作為主要升學管道;八成的北市教師也不認為十二年國教可以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更有七成四認為反倒降低學生基本學力。

吾人認為,十二年國教成本不能只有政治算計,淪為兌換選票的工具。教育部有責任告訴人民,十二年國教的成本、價格與價值是怎樣計算的?目前全國各地方教育資源與環境不一,優質高中職明顯不足,在僧多粥少情況下,家長還是希望孩子進入某些教育品質好的學校。在沒有落實國中學生的適性輔導與職性探索,以及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沒有達到均質和優質化前,免試入學不可躁進。因為,沒有學習壓力的教育,會培養出怎樣的下一代,頗令人質疑與憂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12年國教 廣設大學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