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明輝:全民經濟與富人經濟

【聯合報 ╱ 彭明輝】 2012.10.20

戰後嬰兒潮的世代應該很難相信:這一代終生的努力竟造成下一代的普遍沉淪──實質薪水倒退十五年,高學歷的年輕人被迫要去做小學畢業就可以做的工作,而房價高到只有少數人買得起。像我這樣放棄歐洲高薪工作而矢志回來建設故鄉的人,更是難堪:一輩子的努力,竟然讓下一代更加看不到未來!

無獨有偶地,美國的平面媒體也在指控戰後嬰兒潮的世代債留子孫,讓美國有百分之卅三的機率會在卅年內破產。年輕人被迫延長受教時間,忍受飆漲的學費和學貸,畢業後卻看不見何時才買得起車。年輕世代甚至指控上一代是吸血蟲:掌握絕大多數的政治與經濟資源,卻只知享受和製造問題,斷送下一代的未來。

許多經濟評論開始羨慕起德國和北歐:他們的貧富差距遠比美國小,國債遠比美國低(挪威和瑞典的國債甚至是負的),失業率遠低於美國,經濟成長率高於或接近美國,從全球金融風暴中復甦的速度遠高於美國。

英國的BBC這樣形容德國:「工時比鄰國短,學童上學時間僅鄰國的四分之三,工人不特別勤奮,一點都不像是會在經濟上成功。但德國卻是全球第二大出口國,可以隻手阻擋歐元區的經濟衰退,富裕到足以拯救歐元。」

教育水準低,工時短,為何反而有較高的產出?靠前人的庇蔭。德國、荷蘭和北歐國家都有很多百年以上的公司,勞資關係穩定,前輩的技術和經驗可以整合進公司的組織、管理、研發與製造中,從而用低工時創造高產值。以自動化機械與交通運輸系統的生產為例,百年公司出國競逐國際標時,只需把過去累積的數十萬套設計圖拿來修改、重組,即可符合客戶的需要,且有百年經驗擔保品質;反之,新興公司要從頭設計起,還到處顧慮不周。而且,百年公司的設計與生產皆已模組化,又以全球為市場而有規模經濟的優勢,因此造價也比較便宜。

德國能而英美不能,就因為德國資本流動率低而勞工權益受到充分的保障。德國以超高的資本利得稅防範房地產與金融市場的投機炒作,使資金傾向於長期而審慎的投資;他們讓勞工參與公司經營,不景氣時以勞資協商減少工時與工資而不解雇。資本流動與解僱勞工都太困難,誘使資方積極從事可永續的投資與經營,而勞方也願意將個人智慧與經驗交付給公司,並戮力參予技術升級。因此,資本與技術都留在公司累積,讓後代坐享前人的餘蔭。

反之,美國資本流動太快,炒作成風使經濟系統不穩定而風險高,矽谷創業成功率僅百分之三,而成功的果實歸於極少數人。產業變遷快速,前一代人的經驗、技術與智慧皆無法累積,因此絕大多數人的實質生活都無法改善,還反而倒退。

荷蘭和北歐的制度跟德國相近,屬於庇蔭後代的「全民經濟」,社會可以持續進步美國則是贏者通吃而遺禍子孫的「富人經濟」,社會無法持續發展,還瀕於覆沒的邊緣。

但是台灣卻不學歐洲而學美國,甚至比美國更惡劣。台灣的房地產稅是美國的百分之十,日本的百分之二點五,遠比美國更鼓勵金錢遊戲與劫貧濟富,讓想要永續經營的業者在這文化下難以作為。卅年下來,富了個人而毀了整個社會和下一代的未來。

我們是該認真地反省了!

(作者為劍橋大學工程博士,清大榮譽退休教授)


~~從經濟到政治,從教育到社會,我們都跟著美國人的腳步。「大量印鈔」的結果使得「新台幣貶值了」,「廣設大學」的結果使得「畢業證書也貶值了」。然而內在的實力,卻沒有持續的累積而傳承下去;務實的處事態度,也逐漸在消失當中;一味的講求「創意」,卻不重視真正的「硬實力」。這是我在第一線的教育現場所觀察的現象,我們還要在學美國人嗎?

~~看看台灣今年的汽車銷售量,福斯汽車快速的崛起(紮實的底盤、樸實的配備與內裝、馬力更不在話下)。日系車、國產車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其實從車子的性能與設計,也可以看出德國人的務實。

~~近期文章推薦:

  • 失業問題很容易解決── 傳統經濟學的盲點
  • 退休制度該改,但不該羞辱軍公教人員
  • 台灣的出路:紐約時報為何羨慕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 台灣經濟發展的第三大隱憂:全球人口老化
  •  

     

    ~~有空可以逛逛彭老師的部落格http://mhperng.blogspot.tw/
    ~~很感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