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給離開職場誘因,難怪美國勞動參與率破底?

精實新聞 2012-10-05 14:51:22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FoxNews.com 10月4日指出,美國政府現在提供人民兩項離開職場(失業率、勞動參與率都會因而降低)的誘因。首先,可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期限被延長至將近兩年之久。報導指出,1993年迄今,美國領取社會安全失能救濟金人數幾乎成長了三倍。1940年美國每一名社會安全救濟金領取人背後有159名就業人口力挺,現在此一數據降至2.8名。

其次,1940年的時候大約僅有10%的美國成年人上過大學/學院(註:目前比例過半)。教育程度提升雖對國家有利,但許多人只是利用政府補助(註:美國聯邦政府提供低利學生貸款利率補助)在混文憑。解決之道?政府官員應該以勞動參與率作為施政參考依據,捨棄未將離開職場人口納入考量的失業率(U-3)。換言之,政府該努力的是鼓勵人民工作或積極找工作,而不是想辦法讓他們可以輕易地離開職場。

根據Pew研究中心上個月發表的報告,2010年美國總計有2,240萬個家庭(相當於19%)背負高等教育債務,比例創歷史新高,較1989年的9%增加一倍,與2007年(經濟衰退前)相比則是增加了4個百分點。美聯社報導,Pew資深經濟學家Richard Fry指出,2010年以來美國高等教育註冊人數持續攀高。他認為,在註冊人數觸頂之前,學貸餘額將會持續上揚。

Thomson Reuters報導,聖路易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James Bullard 4日表示,美國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若以失業目標作為貨幣政策動向的依據,到頭來只會作繭自縛。

根據4日公佈的FOMC會議備忘錄內容,多數與會官員在9月12-13日的會議中表示,美國失業率需要5-6年的時間才會降至長期正常水準(5.2-6.0%)。FOMC 9月13日將2013年區間從7.5-8.0%(中間值7.75%)修正為7.6-7.9%(中間值7.75%),2014年區間從7.0-7.7%(中間值7.35%)修正為6.7-7.3%(中間值7.0%),並將2015年區間設定在6.0-6.8%(中間值6.4%)。

根據亞特蘭大聯準銀行(FED)官網所提供的「就業計算機」,如果美國失業率要在3年內降至6%的話,在勞動參與率維持不變的架設前提下,每個月平均得創造出193,000個就業機會(註:今年迄今美國非農業就業人數平均新增139,000人,低於2011年平均月增額153,000人)。

 


 

~~「結構性失業」、「停滯性通膨」將是台灣未來面臨的重大經濟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