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思維致命傷,是危機也是轉機

鑫永銓,今年的營收及獲利的衰退,主要來自歐洲的代工訂單,被中國廠商搶走,這正是紅色供應鏈的崛起。看到以下這一則新聞,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鑫永銓面臨的困境。我相信也是很多台灣企業的困境。

參考文章: 
只看大單不看小單?台灣代工思維致命傷!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鑫永銓是生產輸送帶及橡膠相關產品的公司,擁有自己的品牌(King王牌),也同時做代工,再交給代理商賣給終端客戶。

這家公司的優勢是生產設備的自動化、出貨速度快。在經歷1999年的921大地震,鑫永銓並沒有將工廠外移,四個廠區全部座落在南投。2014年的全體員工數135人,創造的年營收21.55億,營業利益5.61億,員工平均營業額1,596萬(台積電是1,749萬),平均營業利益415萬(台積電678萬)。

此外,產品的品質好,董事長堅持,產品的品質是做出來的,不是品管出來的(前者是主動管理,後者是被動的),2014年的毛利率33.77%、營業利益率26.05%、營業費用率只有8%左右(主要是產品的運費)。

董事長也擔心中國的應收帳款問題,因此外銷主要出口至美國、歐洲、日本等國,中國的營收佔比極低,資產品質相當優異。無奈 2014年底開始,歐元劇烈貶值,使得鑫永銓輸送帶在歐洲失去價格的優勢。加上中國產能過剩,以低價搶蝕鑫永銓歐洲的訂單。

過去鑫永銓在歐洲的營運模式是出貨給大的代理商,但不能打上自己的品牌是致命傷,命運掌握在代理商。在景氣好的時候,大單湧入,產能利用率超過九成,排程要到三個月。但景氣反轉或是面臨對手以價格搶單,掉單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單。總經理也說,過去大單做習慣了,現在要開始強化品牌的價值。

美國許多企業同時擁有品牌價值與創新能力,台灣許多企業大多是以代工模式的發展,賺取微薄的中間財。當危機來臨時,首當其衝的就是代工廠商。發展比較好的產業是自行車產業,從品牌到關鍵零組件,再到生產過程,甚至到加值服務(例如u-bike)。

這是危機,但也是轉機,就看公司拿出什麼策略來突圍。安於現狀只想做代工,就準備被淘汰吧!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鑫永銓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