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正視台灣對大陸出口衰退的結構因素

中國時報   2015年05月11日 04:10 主筆室

財政部日前公布4月進出口統計,4月出口234.9億美元,年減11.7%,這是連續第3個月出口衰退,而且衰退幅度再擴大,連國發會高層也感到訝異,認為當前國際情勢多變,經濟景氣的不確定性大大提高。然而這究竟是國際因素使然,或者是台灣出口衰退情況特別嚴重,需要進一步探討,才能找出癥結,而不是等著國際景氣復甦。

分析4月台灣主要出口市場中,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僅91.1億美元,年減12.2%;對歐洲和東協六國出口分別為20億美元、40.8億美元,年減21.6%、18.9%,均為連5個月衰退。只有對美國出口稍好,出口了30.7億美元,年增1.2%。若累計今年1至4月出口年減6.2%,其中對大陸和香港出口年減6.5%,對歐洲出口年減13.5%,對東協六國出口年減12.5%,對美國出口則年增5.4%。

觀察近10年來台灣對歐洲的出口占比,從2005年約12%,逐漸下降至2011年的10.1%,其後發生歐債危機,台灣對歐洲出口占比下滑至10%以下,近一兩年因歐元大幅貶值,台灣對歐洲出口更是不利,至今年4月占比已一路下降至8.5%。所幸在對歐洲出口不佳時,對東協六國的出口明顯成長,彌補了對歐洲出口的減少。2005年時台灣對東協六國的出口占比為13.6%,至2011年占比已提高為16.5%,2013年更高達19%。然而自去年底以來,我國對東協出口連續5個月負成長,至今年4月出口占比也下降至17.4%,這是在占比連續提高後,明顯出現轉折。

以上兩個地區合計占我國出口約25%,今年以來出口衰退幅度最大,比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衰退更嚴重。台灣對其出口的消長,與兩地區的經濟成長和匯率變動的關係至為密切,例如因為歐債危機和歐元貶值,歐洲經濟成長停滯,進口減少,當然影響台灣對其出口;如果未來歐洲經濟好轉,歐元升值,台灣對歐洲出口就有可能改善。東協國家在金融海嘯後的情形剛好相反,經濟穩定成長,貨幣持穩,自然對台灣的進口需求大增。不過今年以來台灣對其出口大幅度衰退,應該是受到亞洲貨幣貶值所致,俟匯率調整時,出口也許就會恢復成長。

眾所周知,台灣對外貿易結構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兩岸貿易。10年來台灣對大陸和香港的出口占比一直相當穩定地維持在4成上下,例如2005年為39.1%,2010年來到最高的41.8%,其後幾年維持在39%至40%之間。根據國貿局分析,大陸不僅是台灣,也是韓國的重要出口國,當大陸經濟成長減緩,以及供應鏈在地化後,其進口趨於緩慢,台、韓的出口立即受到衝擊。大陸4月進口衰退16.2%,同一時間,台、韓出口分別衰退11.7%、8.1%,只是台灣出口衰退幅度更甚於韓國。

再來看出口產品方面,石油和農工原料價格下跌,導致各國出口均面臨困境,亞洲鄰國的4月出口也都同步衰退,出口疲弱絕非台灣獨有。近日油價在低檔徘徊一段時間後,已經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布蘭特原油從每桶50多美元回升至接近70美元,今年下半年台灣石化產品出口或可望好轉,就不會成為拖累台灣出口的因子。

但依財政部數據,4月台灣的出口主力電子產品出現連續2個月衰退,其中DRAM年減近3成,太陽能電池年減36.7%,是值得注意的現象。其實大家也都了解,去年台灣出口還不錯的重要原因,就是蘋果新產品賣得好,台灣的相關供應鏈廠商因此獲得不少出口訂單。然而一旦蘋果產品銷售成長減緩,台灣的電子產品出口就會受到很大影響。再者,就如國貿局的分析,大陸電子產品的供應鏈在地化已經成形,其對台灣出口的衝擊就十分令人擔憂。這些年人民幣匯率一直呈緩慢、有規律的升值,最近才停止升值,並開始出現小幅的雙向波動,因此兩岸的出口貿易消長,基本上與匯率無關,而是貿易結構的改變,而且這種改變使台灣對大陸出口減少後,不僅難以反轉,未來只會更加惡化

綜合言之,台灣的出口地區和出口產品過於集中的傾向,正是何以大陸高經濟成長時,台灣同蒙其利,然而大陸成長趨緩,台灣也比其他國家出口衰退更為嚴重。儘管這是我們無法逃避的現實,唯有企盼大陸經濟能夠維持穩定成長,但為了長久的未來,台灣自己一定要分散貿易風險,尤其必須採取更積極有效的作為,加強對於東協市場的拓展。

 

台灣外銷訂單的主要地區(美國、中國、歐洲)2000年~2015年的變化

外銷訂單(2000~2015)_2015.05.16  

選取衰退期的前一年8月,外銷訂單來比較:

外銷訂單(百萬) 2000.08 2007.08 增幅 2014.08 增幅
中國            2,683           8,740 226% 10398 19%
20% 29%   27%  
美國            4,458           7,192 61% 11365 58%
33% 24%   30%  
歐洲            2,218           5,459 146% 9118 67%
16% 18%   24%  
合計         13,697         30,490   38210  


2000年~2007年,來自中國的外銷訂單大幅成長。(外銷訂單,中國成長226%、美國成長61%)

2007年,來自中國的外銷訂單,正式超越來自美國的外銷訂單,中國成為台灣的最大出口地區。

2007年~2014年,中國是台灣的最大出口國,但外銷訂單成長趨緩(僅19%),遠小於來自美國的外銷訂單(成長58%)。

2015年,中國的GDP可能正式滑落 7%,當台灣最大的出口國成長趨緩,以外銷為導向的台灣經濟,該如何因應?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總不能每天、每餐都吃蘋果?!

另一個嚴肅的問題是「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

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2015.05.16

2000年~2007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由13%增加到47%,這個階段呈現的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有了外銷訂單,但實質貢獻台灣勞工有多少呢?

2008年~2015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由47%增加到57%,這顯示,中國已經不太需要台灣了?!

看看過去的15年......想想未來的15年......(15年前進入職場,15年後離開職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外銷訂單 出口值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