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救教學惡性循環 親師生三輸

聯合新聞網 唐宇新(花蓮縣源城國小教師)2015-04-09 14:28:18 

(2015.04.14編按:感謝各界教育人士、師長及網友對本篇的熱情迴響,唐宇新老師最新撰文「補救教學走入死胡同? 這些力量正在萌芽,「再多失敗也不怕」」,分享校方和民間的自發性覺醒力量。)

很早之前我就想著手寫這篇了,今天我們來談談學生對於學習失去熱情與動力後,究竟我們用了什麼方法來拯救學生呢?

先淺談家長端吧,家長端只有一招「送進補習班」!所以這會問題出來了,口袋不夠深的家長,他們的孩子馬上就玩完了嗎?當然不,因為在還沒有補救教學時,我所知道有很多老師在放學後多留學生下來一個小時,幫他們補強功課、指導他們寫作業。孩子對於這樣被留下來心態上會自己覺得可恥,也因此會更奮發向上,想辦法脫離老師把自己留在學校。也就這樣,孩子們會機警一點、自主一點,當然還是偶爾會小小地不小心一下,然後又坐在老師桌子前面跟老師細細的討論作業哪裡不對、功課哪裡不會。

說真的,那種沒有壓力的留校生,我可以比較輕鬆點面對。因為沒有多收錢,單純只是想要幫助學生而已。也不用成果、也不用資料的單純就是良心事業而已,根本沒有什麼高尚不高尚的。

回想起來,我第一年教書好像就幹了這樣一件蠢事──「夜間補救一群孩子」,就大家認識的我,我當時要求的回報只有家長提供一頓晚餐而已!而後來,我認識了幾個老朋友,他們退休了卻仍然會記起當時跨過田埂、進到農舍去幫幾個農忙的家長帶孩子補強功課,講到這段故事的老朋友就是教育部五六年前退休下來的主秘。

補救的精神就是為了弱勢的學生與家庭而生的一種師生自然機制。

其實會幫孩子進行補救教學的老師,壓根就不是為了錢財而來的!

當然這些事兒上層不可能不知道,也因此很慈悲的設計了一個課後與補救教學機制出來幫老師進行補償。只不過這個慈悲的動作一下去,產生了些許波瀾,在教育圈子裡迴盪不已,就這麼很悲哀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首先就是孩子的心態有了改變。這個改變從可恥的被留下來,變成好像被老師留在學校是理所當然的一樣。而不會寫作業或功課不好,也就自動的被合理化了,因為學校與政策有這樣的機制啊!

接著就是家長心態上的變化。過去孩子被留下來,家長會覺得很感謝,現在則是他們可以多加一點班甚至是晚一點再來接孩子都沒關係了。就……好吧,你知道這便宜到的並不是家長,而是資本家。因為家長加班賺到的錢也頂多只是零頭,加班背後所製造出來的利潤卻沒有回歸到孩子的身上。

更可怕的來了,政策雖然制定了補救教學,但又希望每個接受補救的孩子能夠好棒棒的成績因此成長。說真的,我很想把這些需要補救的孩子全部送進教育部請吳思華教你知道嗎?車票錢我出都沒關係!原因很簡單,孩子會接受補救教學的原因只是成績差,但成績差功課不好其實複雜到沒辦法用文字語言表達清楚的那樣困難,這個恐怕也是教育部在設定「補救教學一定可以幫到孩子」的指標下沒有想到的事情吧!

就會變成這樣的情形:

家庭因素導致孩子能力弱化→政策制定補救教學補強孩子→學校老師進行補救教學→弱化的孩子接受補救教學→家長繼續上班→孩子到家,家長還沒回家,功課與進度家長永遠不知道,因為簽了聯絡簿就好……

這刪節號下去是一個循環,我就不多寫了,因為寫也寫不完。

當然,教育部針對弱化的學生確實有用心血,有針對學級內能力落差的學生設計所謂的補救教材,可以針對學生弱化的部份進行補強。

不過說真的,對於厲害一點的教學者,其實你把現階段的教會了,他弱化的那一環你馬上就會從現階段進度中看到,然後設計題目讓孩子進行學習與練習了,壓根就不需要那些教材進來亂入。

這也顯示著幾個問題,教學者本身的素質參差不一!

而補救教學可怕的還不在這裡,可怕的在於你給了學校錢,學校裡面沒有老師想要教!

簡單一句話,你有家庭我沒有啊?你下班了陪小孩,我還在領你的錢顧別人的小孩,那我的小孩誰來顧啊?

因此,在沒有原班老師進行下,部份的學校課後以及補救教學是委託一群只有參與過18小時研習機制的「老師」在進行的。

好,下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老師們不想教,因為「補救教學的班級不是自己原班,而是全校學習落後的綜合群體」,這樣有引起你想要教的動機嗎?我想我也不會想要面對這樣的補救教學環境吧!

而補救教學是有一個考試機制鑑定的,所以學習能力強弱一下就分別出來了,那學校要如何讓自己的班級保住在補救教學機制內呢?這個太神秘了,我怕寫了我會有麻煩,如果你想知道私訊問我,我會告訴你。

教育部的思維是這樣的:補救教學是要幫助學習弱勢的學生,當學生的能力達成了,不需要補救了,學生就升格了,不用補救了!

站在經費的思維上,要我也會這樣想!因為這幾年教育部編列在補救教學上的經費是有增無減,只是教育部永遠都沒想過「為什麼」!

老師不想擔任補救教學的任教者、補救的學生得救了,通過檢定後,人數不足班級就開不成了,然後家長怎麼想呢?就這麼因緣際會的前陣子遇見了另一個更偏遠的老師提到了:「有個孩子在期初測驗時通過了檢定,然後因為人數問題開不成,孩子不用補救了家長就困擾了!」我相信你一定很好奇家長怎麼做來讓孩子繼續留在學校裡面接受補救,「跪著跟老師與校長哭訴」,很悲哀吧?

這很神奇吧,最後家長不得不倚賴補救教學來讓孩子進步,這也恐怕是教育部始料未及的,因為這個惡果變成「家長教養孩子的能力弱化了」!能怎麼說,在弱勢家庭中家長恨不得有多一點時間去田裡面打工賺錢,而不是多一點時間陪著孩子讀書寫功課。

但你一定會說「那以前的農業家庭又怎樣養出有能力的孩子?」我告訴你吧那個是用陪伴出來的!因為以前沒有那麼多消遣,所以下了班或是田裡工作結束後就是回家坐在家門口,孩子也只能乖乖在神桌前面寫功課,孩子哪生來的膽敢挑戰坐在家門口的家長啊?你有看過地獄的小鬼能夠逃出三頭惡犬看守的地獄門喔?

循環的惡果既然已經產生了,補救就變成一種必然存在!

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有些單位也很神奇的開始設計所謂的補救延伸,這個補救變成了夜用型,然後加長、加寬、加天使之翼(不加蝶翼喔,不然這段就變成夜用型衛生棉的廣告詞了!),很神奇的「夜光天使」就此誕生。

而且,教育部很有才的設計了樂學暑期計畫,逃避之前被窮追猛打的第三學期議題,也不過就是打算運用暑期來進行學力與母語的延伸課程。而這真的會樂嗎?還真的會讓學生想學嗎?

但,補救、夜光天使與樂學計畫真的是拯救弱勢家庭與學童的契機嗎?

再等我一篇吧,下篇就來探討轉機吧!(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臉書網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 補救教學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