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名家觀點/A股的大戰略vs.台股的小確幸

經濟日報 丁予嘉   2014-12-22 

近一個月在滬港通啟動下,中國股市如子彈列車般加速前進,開戶數急速增加、成交量爆量後創單日破兆人民幣的歷史天量紀錄,也同時創下人類發明股票以來最大的集中市場成交紀錄,陸股再度超越美股、儼然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

A股突如其來的爆衝走勢,是否宣告沉寂許久的中國熊市即將甦醒?今年夏季末之前,中國仍是全球表現最差的股市之一,如果股市是一國經濟櫥窗,那在中國經驗上似乎顯得不是那麼的適用。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中國經濟位居全球G2經濟地位,雖有一枝獨秀亮眼經濟表現,但反應在股市上則是長達七年之久的漫長熊市,習近平政權上台滿兩年後,當中國景氣轉為穩增長的保八到保七的不斷下修之際, A股在此時上演出一波瘋牛大驚奇行情,著時令外界倍感意外。

探究此波中國股市上漲的原因,相信是中國有計畫政策推動下的大戰略一環,透過推升中國股市,達到人民幣國際化。從滬港通的政策觀察,以借道香港手段讓全世界的資金都可以買到中國A股,加強中國在全球資本市場地位,中國政策目前對股票資本市場偏多的心態不言可喻。

過去中國經濟舊常態是透過房市與樓市的大量投資刺激泡沫化,拯救中國銀行業巨大壞帳的危機風險;現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則是藉由政府政策導向的推手為股市注入利多,為當前產能過剩的企業倒閉潮與影子銀行剛性兌付問題壓力的經濟困境解套。

中國人行於11月21日的意外降息,則進一步營造資金行情的預期心理。過去中國投資者所熱中偏好的理財固定收益產品,面對影子銀行問題叢生、降息後更不具投資吸引力,而房地產更早已出現疲態泡沫化問題,因此長期低估的A股市場,則開創了資金一個新的指引方向。

 台股歷年成交量增長變化_2014.12.22  

圖/經濟日報提供

但推升此波A股的主要動力,是來自於資金行情並非景氣行情,投資中國股市的風險仍然不低。觀之明年中國經濟表現可能創下1990年以來最低增速的水平,無論是從宏觀的經濟數據、或是微觀的企業績效表現,疲弱的基本面尚不足以支撐中國股市的長多格局,但相信在中國以政策領導、主導股市方向的獨特性與特殊性,明年的中國股市在全球資本市場上,勢必不寂寞。

當中國有計畫性戰略下營造A股的榮景,反觀台股卻陷入因一連串政策失誤陷入成交量泥沼中。滬港通也許是引爆台股成交量萎縮的原因之一,但真正讓台股成交量低迷不振的主因,則是近兩年爭議不斷的財政稅負課徵,從復徵證所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股息課稅,以及甫協商決議延後三年上路的大戶條款等懲罰性政策。

試想一個未來極有可能發生的情景,台股每日平均成交量萎縮至新台幣7、8百億元,而中國股市則為人民幣7、8千億元成為一個常態時,兩地資本市場的資金排擠效應將如洪水般不可抵擋。過去我國資本的外流,是電子業與傳產業等企業資金的出走,未來則是個人資金的移動,而且這個移動速度,將來得比企業資本移動要來的更快速也更敏感。

當台股只剩下反覆政策下給予些不痛不癢利多的小確幸,每當政策失誤後再試圖討好股民的短視近利,而非全面性的檢討台股資本市場的政策、稅負制度、與資本體質,這終將消耗台股的耐心,導致動能持續緩慢流失而不自覺的困境,著實令人擔憂。

(本文作者是國票金控總經理丁予嘉博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丁予嘉 中國股市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