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競貶 全球央行不手軟

【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綜合外電】   2014.11.23

經常帳順逆差佔GDP比率_2014.11.23

面對經濟成長疲軟和通膨下降卻苦無對策的央行,想出一個狡滑的辦法:透過貶值貨幣把問題丟給其他國家。

華爾街日報報導,全球利率已低無可低,再以降低借貸成本來刺激國內需求已難以奏效,迫使央行退而求其次,藉提振淨出口來創造成長,而提振出口最快的方法即貶值貨幣。

日本銀行是最積極採用這種政策的央行,過去一年來已讓日圓兌美元貶值15%。雖然貨幣貶值的效果較遲緩,但已開始表現在數據上,日本10月的出口激增9.6%,比市場預期高出一倍。

這一切都看在其他央行眼裡。歐洲央行(ECB)過去半年來已陸續宣布多項擴大資產負債表措施。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愈大,經濟中的流動性就愈多、借貸成本愈低。ECB總裁德拉基20日說,在超低利率下,聯準會和日銀的大規模購買資產,已導致兩國貨幣大貶;這暗示ECB只是有樣學樣。

中國人行21日也推出自己的措施,調降1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表面上是為了因應國內通膨趨緩、經濟走軟和房價下跌,但更根本原因是人民幣對日圓升值。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自春季以來從6.25元升值到約6.10元,對中國帶來相當壓力,尤其是日圓兌美元在同期間下跌;人行再度採取壓低人民幣匯率的措施,似乎只是遲早的事。

當一國貨幣貶值時,其影響是把通縮出口到鄰國。在日本壓低日圓的情況下,其他亞洲經濟體能堅持不貶值貨幣多久,值得觀察。

當然貶值貨幣不是寬鬆政策的唯一效應,央行也希望提振國內需求。就這方面來說,貨幣寬鬆可望促進全球需求,讓每個人受益。但短期來說,貨幣貶值是零和遊戲,有人贏,就有人輸。

日本能因此終結通縮嗎?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機前的經常帳順差平均約為國內生產毛額(GDP)3%,但通縮並未改善,這次會不同嗎?ECB也應從日本經驗記取教訓,歐元貶值可能只會讓德國出口商得利,未必對歐元區其他經濟體有益。

 

中、日、歐降息拚經濟 恐燃匯率戰

【聯合報╱編譯王麗娟/綜合報導】   2014.11.23

日本、歐洲央行、大陸人民銀行相繼採取動作刺激經濟成長,刺激股市與油價大漲,這對投資人雖是好消息,但以貨幣政策解決經濟問題雖然在美國管用,一些專家懷疑,同樣的政策在日本、歐洲、大陸是否行得通。

華爾街日報報導,過度的貨幣寬鬆政策同時也存在引發資產泡沫或是通膨過高的風險,且日本、歐洲、大陸並未從事結構性改革,仍然無法解決經濟的根本問題

彭博社則報導,歐亞國家採取行動雖是為解決內部經濟問題,卻可能引發全球反響。彭博指出,人行降息可能重新點燃匯率戰,使各國紛紛透過降息拉升通貨膨脹和內需。

彭博說,人行若持續降息,南韓和東南亞國家將出現降息壓力,為避免本國貨幣升值、出口需求減緩,勢必也會祭出降息對策。印度加入降息行列的可能性也大為增加。

美國上月宣布停止購債,為量化寬鬆政策畫下休止符,且示意升息是明年早晚的事,但日本政府、歐洲央行、大陸人行卻與美國背道而馳,持續以放鬆銀根政策刺激經濟。

日本因經濟重回衰退路,約兩周前央行宣布將擴大量化寬鬆規模。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廿一日也為提振歐元區通膨,宣布將擴大寬鬆作法。大陸人行則在其他措施無法刺激經濟成長後,同一天意外宣布調降存放款利率,這是二○一二年來人行首度降息。

二○○八年金融海嘯後,各國央行運用貨幣政策解決經濟問題迄今已七年,仍欲罷不能,顯示央行出手有其極限。美國聯準會二○○八年開始將短期利率調降至接近零,且憂心降息不足以刺激成長,又啟動數波購債行動。

聯準會的貨幣寬鬆政策並未使美國出現惡性通膨或明顯的資產泡沫。美國經濟目前優於歐洲與日本,顯示美國的量化寬鬆確實有助刺激成長。

不過,包括「金融之王」一書作者艾哈麥德在內的一些觀察家,對貨幣寬鬆在歐洲和亞洲能否奏效存疑。

艾哈麥德指出,許多國家的央行已竭盡所能;日本就業市場封閉、內需不振是最大包袱,歐洲的弱點在於銀行體系分散與脆弱,提供廉價信貸並無法直接解決這些問題。他說:「他們在模仿美國,但他們有不同的問題。各國都過度仰賴自己的央行。」

 

短評:

貨幣的貶值是否能提升實體經濟的需求?
一樣是貨幣寬鬆政策QE,美國人敢消費、日本人不敢消費,差異在於人口結構......

從原物料的走勢,就可以瞭解實體需求的強弱
如果貨幣的貶值帶動不了需求,最後終將引發資產的過度膨脹
各國都不想「慢慢成長」,只想要一帖「特效藥」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再現?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貨幣競貶 QE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