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QE和各國央行角力下的全球股市

工商時報【編輯部】   2014.07.14

就在美國國慶日前夕的交易日,道瓊工業股價指數收盤突破1萬7千點,再創歷史新高。道瓊指數今年以來已經上漲了5%,去年一年則上揚了35%,若和2009年3月的低點比較,漲幅更達150%以上,是發達國家中表現最好的股市。難怪歐巴馬總統相當引以為傲,他在上周的一場演講中說,美國的經濟復甦速度比地球上其他先進國家更快,而這是因為美國人民的辛勤工作和美國政府的聰明政策所致。

然而在同時,有「末日博士」封號的股市知名空頭分析師麥嘉華則提出警告,美國股市正在累積大跌的能量,而且跌勢會像1987年大崩盤那樣劇烈,只是不確定引發崩盤的導火線會是什麼。他同時預言美股標準普爾 (S&P)500 指數,可能會崩跌30%。

無獨有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里茲上周也公開表示,他對美國目前股票市場的表現水準感到「非常不舒服」,因為這並不等於美國經濟同等強勁復甦。他說,「勞動參與率目前仍處於非常非常低的水準,比經濟危機爆發前低得多,實際薪資成長的力道也非常疲弱,如果市場真的出現強勁復甦,這些數字不會如此難看。」

麥嘉華看衰股市,也是因為「經濟並未真正好轉」,他認為全球經濟仍然虛弱,白宮領導無方將導致美國內部政治問題,而且高油價也將衝擊經濟。其實麥嘉華早在2012年起就說美股應該要出現重大下跌修正才健康,但這2年來美國股市卻不斷創新高,都未見回檔。老麥因此認為,美股會爆發更嚴重的崩盤。他進一步解釋說,雖然表面上看來,企業每股獲利創新高,但實際上是因為企業大多買進庫藏股,股票數量持續減少所致,企業的營收基本上只是持平。

耶魯大學教授席勒(Robert Shiller)也有相同看法。席勒認為目前市場的估值約是2008年股市崩盤前的水準而已,但現在美股的本益比已遠高於平均值。依過去經驗,每當股市漲勢過高時,總是會回檔修正約10%,這樣的頻率大約是每12個月1次,但這波多頭卻已連續33個月沒有經過修正。

以上所有的股市分析專家或經濟學家的說法,都指向一個結論,那就是股市已有泡沫之虞。但有泡沫之虞並不表示股市不會再漲,麥嘉華喊了2年的空頭,美國股市照漲,而且漲得更快。史蒂格里茲雖然對股市亂漲感到不舒服,卻只能表示「實質經濟成長情況並不好」。其實眾所周知,聯準會維持長久低利率的政策以支撐經濟,而債券利率低,投資人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只好進入股市,導致股價大幅膨脹,創造泡沫。今年以來不僅美股創新高,衡量新興市場股市表現基準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今年來已上漲6%,是一年來高點;其中某些市場更是亮眼,如土耳其、印尼股市上漲14%,印度漲幅更達22%。

到底這樣的上漲還可以持續多久,股市空頭要來臨了嗎?看看以下幾個現象和數字:一、2008年8月時,美國聯準會持有9千億美元的資產,如今這個數字是4.4兆美元;二、上個月官方貨幣與金融機構論壇(OMFIF)發表的報告顯示,有些國家央行為追求高收益,可能轉進全球股市。各國央行本來應該是官方外匯存底的保守管理者,且普遍不會將持有的資產細節曝光,但各國央行為了救市,持續壓低利率,導致央行的投資回報大幅縮水,因而和一般投資人一樣,必須進入股市追求高收益;三、華爾街日報日前揭露數據,亞洲國家央行至今年6月的外匯存底總額,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達到7.47兆美元。其中香港、新加坡、南韓和台灣的外匯存底都創歷史新高,日本的最新數字是1.28兆美元,中國則肯定超過3.9兆美元。這些龐大數字,反映的是亞洲國家極力對抗歐美國家貨幣量化寬鬆(QE)帶來龐大熱錢所造成的衝擊,同時也是為了因應日後QE退場預作準備,以防範資金迅速外流的事件重演。

從以上現象觀察,美國和全球各地股市的上揚,被股市專家和經濟學家認為早已和實質經濟成長脫鉤,進入一種難以理解的情境。這種狀況的出現,其實都和這幾年歐美國家的貨幣寬鬆政策脫離不了關係,而在整個過程中,各國央行也窮盡力量學習如何自保,尤其是亞洲國家,早已展開一場貨幣角力戰。隨著今年10月美國QE即將退場,可預期屆時就是檢驗各國真正經濟實力的開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工商社論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