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下的迷惘 他們不敢追夢

【聯合報╱曾逸凡/十五歲、學生(台北市)】   2014.06.21

我有個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一直成績很好的她,在會考中拿了四A++、一A+,還有六級分的作文。昨天,她跟我說她落榜了,沒有半間學校可以念。事實上,我有許多得到高分的朋友都因為志願序或是作文而失去了三年努力的價值。看到這「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的結果,讓人不禁感嘆此教育改革已偏離初衷。大前天參加朋友的畢業典禮,畢業典禮上,老師們說畢業生一定會在多采多姿的未來裡展翅翱翔、發光發熱。試問,我的這些朋友該如何展翅翱翔,如何發光發熱?

此次會考,許多人在作文上跌了一跤,一跌就讓他們的理想學校擦身而過。現在的考生為了「合評審老師胃口」,出現了「思想同化」的現象。學生常常搬出同一套理論,然後用華麗優美的辭藻加以綴飾,腦中想的是還能使用什麼修辭、插入什麼名言佳句,而不是如何賦與這個題目獨一無二的靈魂,或是該怎麼詮釋一個與眾不同的觀點。

這是當今學生中日漸嚴重的問題:大家都害怕與眾不同。今年的會考作文題目「面對未來,我應該具備的能力」,看似自由,但是從公布的範本中可以看出,不管這個題目原本能如何發揮,考生們卻都被一定程度地設限了。在此次作文中,許多文章的主題,也就是學生們認為未來應該要具備的能力,都意外地相像。它們不外乎就是「努力與創新」的組合;很多學生使出十八般武藝,精緻地包裝他們的文章,強調需要看見「那一隅角落裡蘊藏的真理」,需要「收拾勞累殘破的靈魂」,才能夠迎向美好的未來。很少人在作文中歌頌挑戰權威的必要性,很少人著墨於不盲目追隨的重要性,而像是「偶爾憑著直覺或是衝動豁出去賭一把」,更是非常少見的主題。學生們的文字雖然美麗,卻使人擔憂在現今的教育體制下,年輕人的思想是否愈來愈狹隘。

會考過後,學生和家長們更頭痛的問題便是「志願序」。人人都說只要不「亂填」就會有學校上,但是什麼叫做「亂填」呢?我有朋友從小的目標就是北一女中,她常常幻想穿著那綠色的制服,好不威風。這次的志願選填,她因為害怕落榜,所以將心目中的第二填作第一志願;放榜後,又因為害怕失去已經錄取的學校,而不敢考特招。這真的是台灣的教育希望培養出的觀念嗎?「與其放手一搏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倒不如遷就於現在已經擁有的」?這樣退而求其次或是打安全牌,難道是台灣教育希望學生們面對未來所具備的能力嗎?

看著許多相處多年的朋友因為高中的選擇而喪失了一些對教育的信心、一些前衛思考的勇氣,我衷心希望他們能夠在體制下傾聽、並且被鼓勵去追尋心中的聲音;也如同老師們所說的,祝福他們開拓一片屬於自己的、多采多姿的天空。

--------------------------------------------------------------------------------------------------------------

看來這位同學是聽到我的畢業致詞「給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自然課」。

還記得第一個主題「生物」,講的是一顆「雞蛋」。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人生亦是,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學習應從內心出發,體悟學習本身的樂趣,那麼您將樂此不疲,這就一種成長。
如果你以追求名校當做是學習目標,那麼妳就會感受到壓力。

「名校情節」正也是一種「思想同化」。
一個人可以在某個領域可以發光發熱,
需要的是內在的獎勵、需要的是求知的熱情、需要的是專注於潛能。
願每個人能找到自己的價值,而不是他人的價值。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教育會考 作文 志願序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