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泡沫化/學位貶值 下個流浪專業是…

【聯合報╱陳業鑫/台北市政府勞動局長(台北市)】   2014.04.21

台灣人很愛排隊,為了蛋塔、甜甜圈、拉麵、Hello Kitty、小摺、雷神巧克力,流行什麼就排隊買,等到風潮過了,大家會再去追尋下一項熱門商品排隊購買,原來需要排隊的熱門商品漸漸為人遺忘、滯銷。這種現象一開始是由上個世紀末的葡式蛋塔熱帶起,所以我們把這種熱門商品泡沫化現象稱為「蛋塔效應」。

一樣是自上個世紀末開始停滯成長的平均薪資及社會新鮮人起薪,成因眾說紛紜:有認為是產業大量西進大陸,有認為是引進大量外勞,有認為是服務業興起而製造業萎縮,也有認為是政治動盪、政黨惡鬥內耗所致。以筆者這幾年來在第一線協助輔導青年就業、處理勞資糾紛並與企業訪談心得,個人認為最關鍵的因素其實是「高等教育泡沫化」所形成的學位貶值現象。

低薪固然已經成為普遍化現象,但其實觀察個別產業中的個別企業,還是有薪資逐年成長的例子,這些企業主向筆者反映,現在許多大學畢業生實作經驗不足,比廿年前技職教育的專科畢業生競爭力差,企業錄取大學畢業生後還要投入大量資源培訓,起薪當然無法拉高。廿年前,即一九九四年,正是教改正式推動的那一年,「廣設高中大學」成為教改人士用來紓解升學壓力的政策,但也是形成今日普遍低薪的元凶

這二十年來,先有「流浪教師」現象,最近又有「流浪律師」之議,不知道下一個要「流浪」的專業輪到哪一個?現在高等教育浮濫,科系設置不符產業發展趨勢,課程內容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追本溯源,就是國家沒有整體的人力資源規畫政策,看不出來由哪個部會總體負責規畫,經濟部、教育部、勞動部甚至國發會各搞各的,一代代的青年進到大學讀著不知所謂的書,浪費學習力最強的四年青春,甚至背負大筆學貸,等到出校門才發現只能領22K,加上高房價擠壓,當然會對國家、社會、政府感到失望、憤怒。

要解決此問題,首先是中央政府必須要投資在人力資源規畫上,並由經濟發展政策為核心,往上與教育政策接軌,往下連結勞動政策,讓供給過剩已產生「流浪XX」或低薪化現象之科系退場,避免一邊招收新生卻一邊製造失業或低薪畢業生之科系存在。以醫學教育為例,就將全國每年醫學系招生名額嚴控在一千三百名,並以教考訓用合一模式,在教育過程大量引入臨床實務,畢業通過國家考試就能執行業務,就是一個理想的模式。

其次是恢復過往技職教育榮光,此部分可由企業進場接手辦學不佳有退場疑慮的大學,將之改為能滿足企業人才培育需求之技職學校,就如同過去台塑設置明志科技大學及韓國三星集團自辦技職學院一般,讓企業發揮社會責任,國家減輕負擔,並讓青年在學期間習得技能滿足市場所需,企業也得到量身訂作的人才,達成青年、社會、國家、企業各方多贏局面。

不符社會現狀及市場需求的大學、科系如一直存在,形成「不退場的蛋塔效應」,不止浪費一代代青年的聰明才智及寶貴青春,更將埋下國家進一步動盪不安的危險因子,在十二年國教即將上路之際,值得大家一起深思。

 

這是教育重視「量」,不重視「質」的後果
求學過程,沒有引導孩子去思考學習的本質
而是不斷地灌輸知識,考高分,以爭取進入名校(這是台灣普遍的價值)

多數的校長、老師仍抱持著這樣的觀點,因為那是學校招生宣傳「工具」
我敢受到,整個社會在追求一個「虛名」,而不去思考受教育的真正目的
當教育變成商品化、當大學畢業證書變成一張壁紙、當教授出現失業......

人們終將回頭思考,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只是這個調整的過程,
社會將會動盪(貧富差距擴大、失業率上升,導致社會抗爭運動頻繁上演)
人民會受苦(低薪,對未來感受不到希望)

如何的翻轉?

股票過度的追逐本夢比,股價終將有泡沫的一天......
教育也一樣,過度的追求學位,而非學問,學歷終將也有破沫的一天.......

1. 適性發展,挖掘每個人的潛能,好好的學一技之長
2. 不怕艱難、不怕吃苦、不怕挫折,這是出人頭地的人格特質

這二點是操之外己

arrow
arrow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