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挽少子化海嘯狂潮

【經濟日報╱社論】   2013.09.09

全國高中職招生,缺額竟逾6萬人;而且,依此趨勢估計,到106學年度,私立高中職恐怕將無生可招。與此同時,屏東的永達技術學院因為學生人數七年之間自上萬人縮減至1,400人,已有七個月發不出薪水,許多老師撐不下去而離職;媒體以斗大的標題稱之為「少子化海嘯」。

各級學校面臨招生人數大減乃至招不到生的窘境,的確與少子化有直接關聯,但絕不能排除其他因素;而少子化之為禍,也不限於高等學校招不到生而已,其貽禍至深至廣至久,必須速謀補救。

台灣打破世界紀錄以最快的速度搶入超高齡社會,使人口結構朝向被撫養者日多,事生產者日少的倒金字塔結構發展,首當其衝的,自是靠年輕學子支撐的高中職以上學校。但令成長減緩乃至如日本一般轉為負成長,直接影響經濟成長,使消費停滯、投資衰退,如遇內外經濟環境不利,極可能直墜失落的時代而難自拔。日本的前車之鑑令人不寒而慄,台灣既以超越日本的速度直奔超高齡社會,於對岸世界工廠關閉之際,經濟發展模式又橫遭摧殘,步其後塵的機率切不可掉以輕心。

經濟成長遲滯,百業步履蹣跚,對高中職以上畢業生之需求自然縮減,這是許多私校招生困難的另一原因。但不容諱言,教育當局多年來盲目擴充高中職以上學校,卻在一刀切的嚴格管制之下,完全抹煞各校力爭上游、發展本身特色、培養奇才異能之士的可能,坐令學風敗壞,學子怠於學、荒於嬉,使各級學校,不論高中職還是大學院校耗費極多資源以及學生寶貴時光生產出來的畢業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執筆不能成句,令產業界人士不知如何揀擇,只能徒呼負負。對經濟情況日益拮据的家庭而言,豈忍將子弟與錢財浪擲於如此「投資」之上?

中興以人才為本,當接受高等學校教育者日寡、素質日劣、學風日壞,則不數年恐將無人才可用;不僅國家施政更將雜亂無章、錯謬百出,使經濟發展環境每下愈況;而且百業經營成效將隨之不斷低落,能夠負擔的人事成本自亦隨之削減,對高等學校畢業生的需求會進一步萎縮,形成一個悲慘的惡性循環。

因此,少子化可怖勝於海嘯,而且絕不僅限於對高中職以上學校招生的衝擊而已,必須找到根本解決方法,徹底加以扭轉。

從台灣少子化高速發展的切身體認,可知其致病之關鍵,唯在於年輕人看不到未來,薪資偏低而生活費用則高不可攀,因而不敢生、養不起。養不起是最直接的考量。但揆諸西方先進國家的慘痛教訓,及以上所陳,可知養育子女已不僅關乎一家一姓而已,整體經濟發展、社會安定、養老扶弱之重擔如何安排,全脫不了干係。既然如此,則不止其父母必須善盡養育責任,無子女者也責無旁貸,必須分其勞。因而先進國家的最上策,即是將幼兒自出生、撫育、托兒、受教的費用,泰半乃至完全由全體有所得者共同分擔;則生兒育女者仍須投入莫大心力呵護照拂,卻不再有養不起的疑慮。

其次,年輕人經濟負擔沉重,除了執政者有責創造光明的前景與有利發展機會之外,年輕夫婦最重的負擔厥為居住成本。許多福利國家固不必論,即以奉行資本主義最為徹底的新加坡與香港而言,大部分國民居住於公共資源所提供的住宅之中,前者竟高達85%以上猶未以為足。台灣相對於此無比慚愧,公共資源提供的住宅5%都不及。目前的合宜住宅方向正確但僅屬杯水車薪。若主政者能見及此,以年增10%為重要建設目標,並特別優先配予育有二子女以上者;則一方面可活化閒置資金與土地,一方面可帶動有效需求大增解除當前悶局;更要緊的是,讓年輕家庭敢生、養得起,少子化的海嘯,應幾可以退潮。 

 
現在不面對問題,以後你我承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少子化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