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廿年╱台大教授轟︰連猴子都能上大學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   2013.09.01

教改推動廿年,教改總體檢論壇也成立十年,前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校長劉源俊昨感嘆教育成了詐欺事業,台大教授黃光國更批評廣設大學政策錯誤,台灣二千三百多萬人,廿多所大學規模是合適的,但增加到一百七十所,「連猴子都可以上大學」。

黃光國表示,教育改革重量不重質,過去二千三百萬人有廿三所大學,但廣設大學後,目前有一百七十多所,每個人都可以當大學生,猴子都可以上大學,教育有何意義?博士也都要去賣雞排!未來少子化後,大學將陸續倒閉。

黃光國也指教育是詐欺事業,他舉論文引用次數為例表示,國內大學以論文引用次數作為學者升等的點數積分,不管論文內容本身,使台灣論文數成長快,反製造一堆垃圾論文,使教育變成詐欺事業。

批評教育是詐欺事業的還有劉源俊,他表示,教改強調要教育鬆綁,實際上卻是愈綁愈緊,教改沒有聯考,卻一樣有基測;十二年國教沒有基測,但一樣有會考。課程改革最重要,可是沒有看到教育部致力改革課程。

面對十二年國教,全國高中教育產業工會副理事長、新北高工老師黃耀南呼籲,應從國小開始做好性向探索,國中則要落實適性輔導,不要一窩蜂去擠一般高中

台師大校長張國恩批評,現在師資培育是把老師當成工程師在培育,好像會了一些技能就可以當老師,卻沒有給當老師應該具有的專業。

教育部︰提供較多升學機會並非壞事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回應,廣設大學變成普及化的教育,提供學生比較多的升學機會不是壞事,大學教育要發展多元特色,培育出來的人才會更多元。至於技職教育改造部分,第二期技職改造計畫,致力於拉近學用落差,也會加強中小學對於職業價值的認知及生涯探書中是這樣闡述索

 


近來正好看到郭泰的《王永慶經營理念研究》第七篇 務實理論,書中是這樣開頭的「學歷不等於實力」,日本SONY社長盛田昭夫在1966年寫下一本書名為《學歷無用論》。他寫該書的動機,是鑑於日本社會重視學歷勝於重是實力,並把學歷當作是評價一個人的標準。他擔心錯誤的觀念如果任其蔓延,日本恐將無法應付以後激烈的國際經爭。回想台灣重視不正也是如此嗎?那什麼才是重要的呢?

「學歷無用論並非否定學歷,而是肯定實力的重要」

「學歷不等於實力。學歷只是表示你取得學士、碩士、或博士文憑,學到了若干知識,而這些學到的知識能否用在實際工作上,展現出您的實力,則還有待考驗。」

「不但學歷不等於實力,就算好學校與好成績也不等於能力」.....王永慶認為:「實力是從實際經驗得來」

讀書求學問的過程中,王永慶認為必須下列三個重點:

1. 認清讀書的目的

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夠「致用」而讀。認清目的之後,你讀書的態度、用功的程度等等,都會有一個新的角度,也才會真正的讀書。可惜的是,一般人忘記讀書的目的,變成為文憑、為升學、為虛榮,為了與大家念熱門的科系而拼命惡補。

2. 學問必須在實際工作中驗證

王永慶指出,有許多人學問固然高深,但因為缺乏工作經驗,他的學問便無從表現出來。學問不在實際工作中應用,貢獻為成果,那麼再大的學問也是他個人的,這樣的學問是沒有用的。

3. 知識學問與務實經驗需互相搭配

王永慶表示,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把學問分成理論與實務,這是偏頗的、不正確的。一本書所寫的是作者智慧的結晶,而這份智慧乃是作者的經驗,他把自己的心得寫出來印乘書傳授給大眾,這種知識其實乃是經驗的累積,怎麼說他是理論的呢?問題在於讀書的人只記下書中所說,沒有經過實際體驗,沒有消化,沒有自己的心得,於是便說他是理論的。

讀一本書,必須配合自己實際的經驗,互相印證啟發,才能發揮作用。這麼一來,才能從書中吸取作者的智慧,累積自己寶貴的經驗,進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台灣的教育,缺乏適性探索,追求學歷的迷思,將在未來20年衝擊整個台灣社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學歷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