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匯率肥誰瘦誰

中國時報   陳敏郎   2013-07-01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上周四的理監事會議上,針對工具機業者批評台幣匯率沒有緊盯韓元貶值,台灣將喪失競爭力,央行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一事反駁,彭淮南說,台幣匯率每貶值百分之一,工具機業者的出口匯兌收益就增加百分之一,但一千五百萬機車族的油錢也增加百分之一,「他們是沉默的大眾。」

同一天,有另外一則新聞。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去年企業界的調薪調查,只有十五‧八%的企業為員工調薪,是史上第三低,超過八成企業沒有為員工調薪。

台灣的經濟結構仰賴出口產業創匯,台幣匯率是企業面對南韓等對手國搶單時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但不是唯一。站在企業界立場,當然希望最起碼不要貶輸南韓,不過從民眾最切身的購買力出發,過度貶值,進口物價飆漲,汽車漲、化粧品漲、奶粉漲、普羅大眾不僅要問:台幣貶,出口業大賺匯兌收益,企業界吃肉,老百姓,湯有喝到嗎?顯然沒有。

企業賺錢,才能創造就業機會,也才有能力為員工調薪,這是雞生蛋、蛋生雞最淺顯的良性循環。為增強出口產業的搶單競爭力,台幣貶值就會犧牲普羅大眾的購買力,但出口業在享受全民提供的最大資源時,似乎也應該盡到最大的社會責任,就像為員工調薪,否則一味的犧牲全民利益,匯率政策恐怕顧此失彼,肥了出口業,瘦了老百姓。

以主計總處與央行的匯率資料比對,過去十三年,企業為員工調薪的最高比例是二○○七年的二二‧八%,同年台幣匯率的年平均值為三二‧八四二,韓元匯率則是九二九‧三。

單純就匯率競爭力來看,台灣出口業當年絕對大勝南韓,照理說,出口業應該享有非常豐厚的匯兌收益,可惜,即使台幣都已經貶破三十二,但還是有近百分之七十八的企業沒有為員工調薪,稍稍減輕員工面對進口物價飆漲的痛苦。當然,沒有為員工調薪的百分之七十八企業並非全是出口業,但不過可否認,出口業還是占最多。

民進黨立法委員許添財今年三月十八日在立法院質詢彭淮南時,當著九A總裁的面,說他是台灣經濟失落十五年的「幫凶」,許添財說,彭淮南任職這十五年,讓台幣匯率維持在中間偏弱,民眾薪資倒退十四年,實質購買力大降。更甚者,今周刊也曾疑,央行過去十年的繳庫盈餘一‧六兆元,是來自低估的匯率與利率,是拿全體國民荷包與內需產業衰敗換來的「血汗錢」。

匯率升貶是一刀兩刃,需要站在出口產業創匯競爭力與廣大民眾實質購買力間取得平衡點,員工當然希望年年調薪,但企業經營不可能如此。彭淮南懂得捍衛機車族權益,百分之八十沒調薪的員工,最起碼的安慰是,油價可以便宜一點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