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解決爭端 關鍵在海洋文化視野

中國時報   【杜宇】   2013-05-30

台菲漁業糾紛事件讓人驚覺面對海洋時代來臨。四面環海的台灣已經無法置身事外,要求設立海洋部的呼聲再起。其實解決海洋問題關鍵不在設不設立海洋部,而是國家領導人對於海洋在我國未來總體發展規畫中的認知與重視程度。

海洋是人類未來能源和糧倉所在,為此全球強權正掀起圈海熱潮,也引發一連串國際漁業紛爭。

台灣四周海域生態資源豐富,是台灣另外一個經濟成長引擎。遺憾的是主政者對海洋認知相當膚淺,無論海洋立國或是海洋興國,事實證明都是選舉時為爭取特定族群選票的口號,選後則船過水無痕,看不到具體規畫與成果。

尤其從政府規畫設立海洋專責機構過程,完全看不到擘建成海洋國家的雄心壯志,各單位無法拋開本位主義,官僚們在乎的是官位高低與升遷機會,最後還是牽就現況,先求有再求好,無法畢其功於一役,注定失敗的結局。

整個台灣社會還停留在「食魚」文化的層次,無視於國際漁業保育團體的疾聲呼籲,也完全看不到「海洋」文化的視野與格局。以這樣的思維與心態即便成立海洋部,除了多幾個高階職位外,對台灣海洋經濟與漁業發展幫助有限。

同樣標榜「海洋立國」的日本,他們是玩真的。

日本生存發展確實與海洋緊密結合,人民攝取的動物性蛋白質約四十%來自水產品,消費全球鮪魚捕獲量三成以上,九九%的進出口貨物依靠海運。近年來,受到海洋環境惡化、海洋生物資源減少、能源自給率低(僅四%)、海上運輸線潛在危害以及天然災害頻發等影響,人民生存環境受到威脅,加以與中國、南韓、俄羅斯等鄰國,在東海油氣開發、領土爭議以及專屬經濟海域的劃分等問題存在不少紛爭,導致民間強烈要求政府應提振海洋實力。

日本經深入檢討發現,主要原因在於過去有關海洋事務一直政出多門,在現行體制下,經濟產業省管海底資源開發、農林水產省管水產、文部科學省管研究開發,國土交通省和環境省則分別管海上保安和海洋環境安全,彼此聯繫有限,欠缺一個海洋的整體戰略所致。

為此,日本政府除了制定「海洋基本法」與「海洋基本規畫」外,更在內閣官房設立由首相擔任總部長的「綜合海洋政策總部」,全力整合強化海洋政策,充分展現日本成為現代化海洋國家的決心,近年來更積極通過立法推行其海洋國家戰略進程。

為因應國際新規範,台北雖然於一九九八年自行通過「中華民國領海及鄰接區法」,接著公布第一批領海基點機線,將釣魚台納入,但這些舉措並未獲得國際認可。

台灣的大陸棚若以二百海哩計算,無論向北向東向西延伸都會與鄰國及中國大陸的大陸棚重疊,而這些部分都尚未經過協商談判,仍存在極大爭議,造成台灣漁民出海捕魚常常遭受騷擾驅趕的主因。未來迫切需要的是完備的海洋政策與精於談判的專業人才,與成不成立海洋部沒有絕對關係。

(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