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日本QE已經遇到障礙!

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  2013-05-28

壹、前言

天下不會有白吃的午餐,也不會常有掉下的禮物。要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政府也沒有免費的寬鬆貨幣政策;以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成長,代價就是大家熟悉的菲利普曲線理論(Phillips Curve Theory)。它說:要降低失業率,就得犧牲物價穩定。最初,犧牲物價穩定「一定」可以降低失業率。但,經過理性預期學派的驗證,並非如此簡單。

政策執行與有價證券投資行為一樣;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必然使物價上揚;但物價上揚後,不一定會降低失業率,甚至不會降低失業率。投資有價證券,不是冒風險就會有報酬,但不冒風險、就別想要有報酬。但,日本央行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很不一樣,它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它就是要通貨膨脹!它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會有什麼風險?這會有物價失控的風險,危及固定收益證券投資;甚至引發公債價格下跌、債信評等被調降,嚴重的話就是主權債務危機。

貳、長期通膨預期是債券Price Killer

固定收益證券(Fixed-Income Equity)投資風險,就是公債價格下跌,等同公債殖利率曲線上揚。債券價格持續下跌,就是國家公債被市場逐漸拋棄,最後是投資機構連自己政府所發行的公債多不敢買,就是「主權債務危機」。

由金融投資觀點,在封閉經濟體(Close-end System)中,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並非百利無一害,寬鬆貨幣政策執行,一開始會使貨幣供給量(M1B、M2)增加,使市場利率下降,公債債券殖利率下降,公債價格上揚;股票價格,也可能因為投機動機(Speculation Motivation,Keynesian Liquidity Theory )成本降低而上揚。而,伴隨著貨幣供給量之增加,消費者因為名目財富(Nominal Wealth)增加,公債與股票價格上揚,因此感覺自己有錢(Wealth Effect, Pigous Mentioned),消費信心大增,消費者信心指數上揚,對產品購買需求增加,市場需求大於供給、物價上揚、最後演出需求推動型(Demand Pull)通貨膨脹。

依照費雪理論(Fisher Theory),當物價上揚不再是以緩慢速度前進後,所有人會產生長期通貨膨脹預期心理;此時公債價格就會由原來的上揚趨勢轉為下跌,因為公債未來的固定利息與本金收入,會因為通貨膨脹變得很不值錢。例如,當物價指數每年多以2%以上的速度成長時,10年下來固定收益有價證券,利息與到期本金購買力將會降低至少21.8%。換言之,因為公債它是每一個固定期,以票面利率付息、到期還本;如果持有者發現,預期物價長期上揚,未來債息與到期購買力會顯著變很差,他就會賣出債券,去投資收益更高的有價證券。

在開放的經濟體(Open-end System)中,當一個國家的物價被預期長期會上揚時,它的幣值是趨貶的。由產業競爭力觀點,匯兌貶值會有一段時間甜蜜光陰,使外銷產品價格變得便宜,出口業績轉好、經濟成長幅度增高。但,如果通獲膨脹預期一直存在,貶值趨勢停不下來,就也會使進口原料變貴,要提高價格出售才會獲利,因此貶值的價格競爭力就會被抵消、甚至往回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