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與日本的霾害嚴重,灰濛濛的天空擋住了陽光,混濁的空氣讓人們快要窒息,這是國家發展的必經之途嗎?

過去的歐美及其他的已開發國家,都是經歷了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並行前進的過程,人民的經濟收入提高了,但環境已受到嚴重的污染,富有後開始要承擔富有的後果,最後才開始思考如何的搶救我們生活的環境。

有些的環境污染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補救,例如氟氯碳化物(CFCs)破壞臭氧層,使得臭氧層變稀薄,失去了阻擋紫外線的功能。既使現在開始,人類完全停止製造CFCs,也需要50~60年的時間,才能修補被破壞的臭氧洞。

更有些環境污染是無法挽回,例如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在近150年增加了25%以上,這種溫室氣體的增加,使得全球平均氣溫呈現上升的趨勢,如果進一步的引起海溫的上升,地球暖化將一發不可收拾(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會釋放到大氣中)。

中國近三十年的發展,似乎也擺脫不掉這條不歸路。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污染,接二連三的發生。本文先來討論「空氣污染」的議題。討論空氣污染,需先瞭解空氣污染物,再進一步的追蹤空氣污染物的來源。

空氣污染物主要包含五大類,懸浮微粒、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台灣常見的空氣污染物為「臭氧」及「懸浮微粒」。「臭氧」會造成嚴重的傷害人類的呼吸道,其毒性比「二氧化硫」還強,其來源主要是汽機車的排放,都市地區在夏天上、下班的時間,臭氧污染經常超標。

另一種台灣常見的污染物是「懸浮微粒」,懸浮微粒就是空氣中微小的灰塵,其中粒徑小於2.5微米者稱為「PM2.5」,PM2.5粒徑微小,無法被一般的口罩所過濾。當空氣中充滿這些懸浮微粒時,能見度會降低呈現灰濛濛一片的情形,當相對濕度低於70%時,我們稱之為「霾害」。此次北京、上海、日本等城市發生的空氣污染物即是「懸浮微粒」。

在霾害當中,除了超標的懸浮微粒,還夾雜著「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除了傷害人類之外,溶於空氣中的水滴,也會進一步產生「酸雨」,影響植物生長。氮氧化物經光化反應之後,會產生「光煙霧」,對人類呼吸道的影響極大。

懸浮微粒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工廠燃燒、汽機車排放、火力發電、火山爆發、沙塵暴等等。有些是人類製造,有些是大自然當中本來就存在的。北京的地理位置剛好位於黃土高原、戈壁沙漠的東南方,當蒙古高壓籠罩時,華北地區就容易引發沙塵暴及霾害。

除此之外,「火力發電」也會製造大量的二氧化碳及懸浮微粒,因此中國在近十年,蓋了非常多的核能發電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減低「碳排放」及「懸浮微粒排放」。台灣地區已超過70%的發電方式依賴「火力發電」,當我們在考慮廢除核電的同時,也必須同時考慮火力發電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台灣發電的主要方式有:火力發電、核能發電、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以下是2010年各種發電的比例:

2010年發電比例
  核能 風力 火力(媒) 火力(油) 火力(天然氣) 水力 汽電共生 總計
比例 19.3% 0.5% 40.4% 3.8% 28% 3.5% 4.6% 100% (2703.8億度)

有時間再好好討論台灣的「能源發展」。個人簡要的看法是「節能優於太陽能」、「汽電共生潛力無窮」。

回到空氣污染的來源,還有一項是汽機車的排放,台灣汽機車廢氣的排放標準高,這部分只要做好老舊汽機車的追蹤,對我們而言,不會造成太大的空氣污染。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例如印度),汽機車廢氣排放的標準沒有那麼高,在都會地區特定的天氣條件下,很容易造成懸浮微粒的污染。

電動車的發展是解決的方式之一,但是電動車也是需要「電」,而發電方式如果還是高度的依賴「火力發電」,一樣是會造成污染,只是都會地區的污染會降低。因此發展電動車是節能的概念,可要好好的深入思考。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空氣污染 環保 能源
    全站熱搜

    賢哥不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